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530539
 等待飛翔的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回憶十四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回憶十五補述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回憶十五
作者: 等待飛翔的魚 日期: 2020.08.23  天氣:  心情:
小時候,老爸心情好時,會對著我們這群小毛頭說說他的陳年舊事,偶而老媽也會參入加上她的看法和意見。她曾提及當年國共戰爭失利,國軍準備撤退來台灣前,已在臺灣布署的臺灣政府,刻意的營造著之所以國軍移師至這裡是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被挑選做為反攻基地,而這是臺灣的榮耀,鼓吹老百姓要熱烈的上街迎接他們。就這樣,熱鬧的氣氛被炒了起來,大街小巷掛上了許多寫著歡迎的紅布條,老百姓無不歡欣鼓舞的等待這批抗戰英雄的到來。老媽說,當時她也是那個搖著小國旗站在馬路邊,帶著期待的心,迎接這些來 ”拯救” 老百姓的英雄們。

如果你曾看到那時國軍入城時的照片,或許看到的就是一些軍官騎著馬的英姿,和一些荷槍實彈的士兵們排著隊伍入城的盛況。但老媽說,那僅是小部份做 ”門面” 的先鋒隊伍,後面跟著的可是一大群又一群衣衫襤褸,穿著草鞋或光著腳,擔著扁擔,擔子上盡是破銅爛鐵的家當,表情畏縮,面露不安的士兵們,他們的樣子真的比臺灣的乞丐還不如。看得出來,這些人是逃難來的。老媽說,她的感覺壞透了!

正規軍至少還有落腳的地方,但那些跟著來的人就沒這麼幸運,他們見到可以歇腳的地方就想辦法佔據了,廟宇、公園、空屋、空地、學校,哪怕是人家房前的騎樓都成為他們覬覦的地點。亂象的產生遭至許多的糾紛和衝突波波而起,久久未斷,外來的和本地的漸漸的累積了不少的心結,而這樣的情結至今仍未消散!

那時候,這些難民面對遙遙無期的歸鄉路,也只能先在臺灣落戶,為了堅定自己的心志,許多人在手臂上刺上了”殺朱拔毛”、”反攻大陸”等字,隨時提醒未完的任務,並且殷殷切切的等待著蔣委員長能帶著他們攻打回去。這些外省籍的 ”新” 住民在空地搭起了簡單的房子。他們撿拾廢棄的木頭,或購買便宜的材料,拼拼湊湊的蓋起了可以遮風蔽雨的小屋子,且一戶連著一戶,而形成擁擠而雜亂的 “社區”。當時最有名的應該就是中華路一段/長沙街,以及現今的林森公園。

這些老兵們為臺灣帶來了許多的衝擊和風暴,不論是政治上的、生活上的都是。但它們不全然都是不好的,至少帶進了各地不同風味的食物,使得臺灣吃的東西不再只限於台味或日味。老鄉們手中煮出的家鄉菜成為他們保留對家鄉最美的記憶。而對老爸和我而言,這是多麼棒的福音,喜歡麵食和辣味的我們,不需忍受老媽所煮來的台式大滷麵,只要有機會,老爸就會單帶我一個去中華商場吃鍋貼、鹹豆腐腦,或長沙街附近吃吃上海菜、川菜。這些老鄉拿手的菜餚成為老爸打牙祭的首選,更棒的是我們的零嘴也不再只是仙渣餅、鹹糕仔,偶而會吃到驢打滾、蟹殼黃。

註:多年後的那些破舊、雜亂的 ”社區” 被視為臺北景觀之瘤,成為歷屆臺北市長眼中的麻煩事,因為要拆除、安置均是困難重重,最後經過多次的抗爭和波折後才順利拆除。14、15號(林森)公園拆除過程中曾被縱火6次(民國86年),是夜,許多臺北人無法成眠,深怕亂事一觸即發,個個戰戰兢兢的。

後記:當時林森北路這頭的禚家水餃相當知名,是當時少數需要排隊的店家。
標籤:
瀏覽次數:433    人氣指數:2773    累積鼓勵:11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回憶十四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回憶十五補述
 
住戶回應
 
時間:2021-11-25 20:36
其實身上有刺字的很少是跟國民政府過來的 幾乎都是韓戰被俘的共軍
不過今天台灣有著勝過中國的美食 真的都是當年來台的廚師們創造留下的
時代悲劇中 唯一的好事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