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laiantang/25177448 中藥可以『打通血路』?談如何正確使用中藥來處理『中風』 聯合報 2001/04/01 『開胸解鬱、打通血路,XX運功散有效』,『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確有許多中藥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具有『抗凝血』的作用,許多病人因此認為自己只要有『血路不通』的情形,就會自己來個『中藥』來『打通血路』,問題是:中風的病人適合『打通血路』嗎? 什麼是『中風』?是腦袋瓜裡面的血管『堵住』嗎? 其實,並不一定是血管堵住才會引起中風,中風常見的原因有出血性、梗塞性、短暫性腦缺血三種,出血性中風又有腦內出血(原因以高血壓為主)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動脈瘤破裂引起)兩種,梗塞性出血則有血栓性與栓塞性兩種,至於短暫性中風則常常被視為腦血栓的前兆。 如果不幸『中風』該怎麼辦?是不是該吃一些『通血路』的中藥? 年前有個二度中風、患有高血壓的患者,一手柺杖、一手拿著『祖傳秘方』、一搖一擺地進入診間,口中不斷地抱怨:真倒楣,為何會二度中風?仔細一看,其『秘方』為中藥『補陽還五湯』的加減,病患原本就有高血壓,而中風的類型又是屬於出血性中風,再吃含有大量補氣、升壓的黃耆,當然情況會惡化;中風正確的處理應該分為急性期與慢性期兩階段,在急性期時應該控制好血壓的平穩、呼吸道的暢通、水分、電解質的平衡以及預防腦水腫的發生,這點,西醫能處理得很好,至於中風的慢性期,除了加緊復健外,可以使用一些中藥來改善病情,中藥的使用絕對必須視病患的體質而定,比較常見的中風體質類型有: 第一型: 四肢偏癱、病患容易腰酸、耳鳴、言語有困難、口角容易流口水,這是屬於『腎虛』型中風,可以用石斛、山茱萸、熟地、肉桂、附子等具有補腎作用的中藥。 第二型: 病患平時血壓高、屬於出血性中風,容易口乾、舌燥、便秘,中風後喉中常有痰、睡不著、舌苔黃膩,這種『熱盛』型的中風絕對不能用『補陽還五湯』,而是應該用一些具有清熱化痰的中藥,例如大黃、芒硝、連翹、梔子、黃芩等中藥來加減。 第三型: 病患平時血壓偏低、中風後手腳患側無力、有麻木感,小便頻樹、面色萎黃、容易頭暈心悸等,這種『氣虛』型的中風才可以用所謂的『祖傳秘方』:補陽還五湯加減方來處理。 第四型: 病患中風後容易生氣、煩躁、胸悶、兩脅有悶痛感、眼睛容易有紅絲、睡不安穩,可以用青皮、陳皮、貝母、赤芍、澤瀉等中藥來改善『肝火』的體質。 至於中藥中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例如:丹參、川七、赤芍、蒲黃、五靈脂、地龍等,則應該視中風類型以及病情程度而有所不同的加減,就如同西醫使用的『抗凝血劑』以及『抗血小板劑』一樣,都是必須根據病情而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