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18377
 起點也是終點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追思國學大師南懷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對我而言這叫[靈修].(轉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用完美的眼光去欣賞不完美的人 (健康運動 / 好文引用)
作者: 起點也是終點 日期: 2012.10.28  天氣:  心情:

身 邊總有些人,你看見他整天都開心,率真得像個小孩,人人都羨慕他;其實,你哪裡知道:前一秒人後還傷心地流著淚的他,後一秒人前即刻洋溢燦爛笑容。他們其 實沒有能力獨處,夜深人靜時,總坐在窗前對著夜空冥想失意的苦楚。他們就像向日葵,向著太陽的正面永遠明媚鮮亮,在照不到的背面卻將悲傷深藏。

沒有永遠的緣份,沒有永遠的生命,我們所能擁有的,可能只是平凡的一生。然而因為有你,生命便全然不同,不用誓言,不必承諾,我們只需依了愛緣,以目光為媒,印證三生石上的約定,便牽了手,不必緊握,卻永不放松,以自己設計的愛的程式,去演繹一種精典的永恆。

我們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我們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裡。我們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們之所以不快樂,就是計較的太多,不是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計較的太多。

真正的愛,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問,不是質問;真正的愛,要道謝也要道歉。要體貼,也要體諒。要認錯,也好改錯;真正的愛,不是彼此凝視,而是共同沿著同一方向望去。其實,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要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一個並不完美的人。

生 命中,有些人來了又去,有些人去而復返,有些人近在咫尺,有些人遠在天涯,有些人擦身而過,有些人一路同行。或許在某兩條路的盡頭相遇,結伴同行了一段路 程,又在下一個分岔路口道別。無論如何,終免不了曲終人散的傷感。遠在天涯的朋友:或許已是遙遠得無法問候,但還是謝謝您曾經的結伴同行。愛情很簡單,因 為每個人都會說:“我愛你,會為你付出一切!”,愛情很難,因為沒有多少人做到了他的承諾。如果真心愛一個人,不承諾也會去愛;如果不愛一個人,曾經承諾 也會背叛。

人生旅途中,總有人不斷地走來,有人不斷地離去。當新的名字變成老的名字,當老的名字漸漸模糊,又是一個故事的結束和另一個故 事的開始。在不斷的相遇和錯開中,終於明白:身邊的人只能陪著自己走過或近或遠的一程,而不能伴自己一生;陪伴一生的是自己的名字和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名 字所帶來的感動。

從現在開始,聰明一點,不要問別人想不想你,愛不愛你?若是要想你或者愛你自然會對你說,但是從你的嘴裡說出來,別人會 很驕傲和不在乎你。再也不要太在意一些人,太在乎一些事,順其自然以最佳心態面對,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往往在最在乎的事物面前,我們最沒有價值。一個 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生意人的賬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

人生的賬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相加,就是成就。

人不修心,會活得很苦。。。。。文章很枯燥,如果你能靜下心來讀完的話,會有所感悟。。。。

一、為什麼要修心?

任 何一個人升沉、苦樂、正邪……都是由心決定的。人,是受思想支配,受認識指導。為什麼要修行?因我們從出生以後,由於自我意識的伸張,主觀意念把一切問 題、現象、事實都扭曲了,如果不修行,便一直扭曲下去,活的環境是個變態的環境,心,是個走了樣子的心。不修心,會活得很苦。

談到修心,先搞表楚修的是哪一顆心?自己有幾個心?用分類法,起碼有兩種,儒家說的,有人心,有道心。

佛說:心為惡源。又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由此可知,心有兩種。

這 兩種心並不是用解剖學解剖出來的,而是我們自出娘胎,這二種心就開始形成;十多歲時,雛形大體完成,受完都育以後,進入社會工作,人心不斷地增強,道心不 斷地被埋沒,如果說我們一生下來便是道心,那也不是事實。佛說:心為惡源。又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不是矛盾?不是,心為惡源的心是妄心、是人心。能 夠作佛的心是真心、是本心。

人心是怎麼形成的?

它是由根、塵相對,第七識的自我意識,第六識的分別意識,透過五官的采集、見取、納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表層意思”;在本心的表層上覆蓋了一層塵垢,這塵垢便是我們經常認為的“自我”。

佛說無我,是針對著我們的表層意識,說這不是你,根本沒有你。如果你認為這就自己,或是自己的心,是絕對不正確的。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心,是原本的心,是摩訶般若,是心的原態,也是生命的共相。這個心本自具足,本自光明,本自圓滿,是不須要修的。

須要修的是什麼心呢?是我們的“表層意識”。

表層意識掩蓋、埋藏了我們真實原本光明、圓滿、一切具足的本心,要修的就是這個虛假妄心——表層意識。

古人說:“借假修真”,不是借肉體修法身,而是借我們虛偽的意識來修正、恢復、發掘出自己原本的真心。

如果問:你有心沒有?你一定會說:我有心,我知道,我清楚,我不會把口袋裡錢送給不相干的人。我吃飯也不會吃進鼻孔裡。我清明在躬,很有理智……。

這並不正確,你是有一顆心;但是你現在沒有心。

你 原本的真心被六塵覆蓋住了、埋沒了,而你那個表層意識虛假的心,又支離破碎,四分五裂,欲振乏力,不起作用了。為什麼?因為你缺乏一個完整、統一的心—— 昨天決定的事,今天你會否定,上午決定要做的事,下午又不做了。你的理智時常和情感交戰,欲望和德性交戰,你的心是矛盾的不是統一完整的。

所 以,修行,首先要把這個支離破碎、四分五裂的表層意識修好。真心不用修,如果表層意識原本是好的,佛不會講“心為惡源”;《尚書·大禹謨》亦不會說“人心 惟危”。所以表層意識是我們要修的對象;不但要修,而且大部分要揚棄。“借假修真“的前提必須先具備一個完整統一的“表層意識”;而且要給它開個孔道,讓 原本的真心出頭來主宰這個統一的表層意識。如此,才有修心(行)的可能;否則,便是流於空談。

二、本心被埋沒、失落的原因

真心被埋沒,真心給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塵所覆蓋,主要由於我們沒有認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錯誤原因如下:

(一)為形所役

人 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為這個肉體服務,我們所有的念頭動機,都是根據肉體產生,古人說這叫“軀殼起念”,明明它是不永恆,不可貴,死了不多久就發臭,是 具臭皮囊,但是我們卻一生都在為它服務,做了它的奴隸。絕大多數人,以大部分時間來侍奉這個肉體,給它吃,給它穿,它不美,要它更好看。所有患得患失,功 利追求,都是為了這具肉體。

你的心既然做了肉體的奴隸,你的心就會因為被忽視而漸漸地遺忘、迷失、沉沒在虛幻裡了。

(二)與世浮沉

人,大多沒有當家作主的意志。

有些人寫自己的傳記,說他曾經做了些什麼,那是大言不慚,那並不是他做的,是周遭的環境為他安排、逼他做的,一如趙匡胤,黃袍加身當皇帝;又如黎元洪,從床底下被拉出來做督都。

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都沒有當家作主,都沒有自己人生的方向,都只是被環境所驅使,要他怎樣,他就得怎樣。這就是與世浮沉——時間過去了,他的生命也腐蝕、消失了。

因此,看相算命者大行其道,大多數人都被算定了,一生都擺不脫命運的支配。其實,是大多數人都不肯自己當家作主而與世浮沉,原本的自己真心才被淹沒,不起作用的。

我們看了《了凡四訓》以後,就知道人是可以當家作主,可以改變並主宰自己的命運的。佛經上說:“種子變,則命根變”。只要你發心,你的本質變了,素質提升了,頑鐵忽然變成黃金,價值自然就不同了。

我們修心,最重要的就是糾正、改變這一點;如不改變這一點,人就不可以成佛,就不可能在茫茫業海中脫穎而出了。

(三)積業成障

業,是思想行為的總合,一如公司的業績。

為 什麼叫各位反省?因為真正反省的人是可以認知自己的。為什麼要各位注意六歲以前?你能反省到六歲以前,進一步就能反省到出生以前,就可以自己證明生命是永 恆的,是不朽的,不是這一世才有的。在座的有好幾位可以實這一點。如果你不肯去反省,業障就障礙你最真實的本心,使你不得成佛,不和自在。

我們既然在習氣污染中,迷失了自己,只有靠反省、回顧才能明白自己這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人心惟危”,是什麼原因使我們具備了一種毀滅的傾向?我們如果肯反省、肯懺悔,我們就能夠不再把錯誤重復下去,也才能不讓煩惱、痛苦再延續下去。

如 果我們能按照以前所說的要領去反省,靜靜地發露出我們內在的過錯,不求功利,不求速效,也不要趕時間,能夠反省到六歲以前;反省不下去時就等,靜靜地等, 等它一年、二年,一定要把六歲以前的都反省出來,到那時,你就知道你原來是誰?再往前反省,你就知道你前世是誰?再反省下去,就是宿命通了。宿命通是真實 的神通,不會退失(天眼、天耳都容易退失)。到那時,自己會清清楚楚地認知自己,不論你是中國人、外國人,你可以說那個時代和那個地區的話,那是萬萬假不 了的。同時你也便肯定了生命的永恆,而珍惜自己的生命了。

所以,打破業障,除了反省、懺悔,沒有第二條路。

真能由衷反省的人,都得到了法的利益,沒有認真反省、懺悔的人,便停止(滯)在那裡無法前進了。

反省、懺悔,並不是我發明的,我也是這樣做,而且很確實認真地做過的。我曾告訴過各位,當我反省到媽媽生我,反省到媽媽沒有生我之前,我便認知了真實永恆的自己。

反省,不要急躁,不要求速效,要誠、要敬、要由衷,才會成功。

路,是人走出來的,你不去做,只求知,那就上了當。裝一腦子名相,不停地拿它作分別妄想的素材,想來想去,最後便會落入“想陰”。

(四)逐相而迷(沉)

我們睜開眼,只見五彩繽紛,如果沒有堵塞耳朵,又加上百音雜陳,對於這些,我們習慣地執著它是真實的,而忘記了這個地球並非永恆。

其實,這些都不是真實,都如幻如夢。

我們如果不肯從夢中警醒過來,就不免要迷失在現(幻)象當中了。有時照鏡子,自己都懷疑自己:這是我嗎?我這個德性嗎?我怎麼會是這種樣子呀?不但把自己的心迷失了,對自己的相貌都會打問號,而失去親切感。

何以如此?因為我們最善於對外在的幻相認同。既然認同了虛幻不實,我們的心自然也就變成了虛假。所謂虛假的心,就是生滅心,隨著環境在改變,後念出、前念沒,不停的生滅。如果你改變不了對外在幻相的執著,那就甭修行了,修亦不會成功。

(五)隨想入陰

很多人以幻想為享受,想入非非。

一個人坐在那裡想,越想越有味道,想到高興的事,情不自禁地會自己發笑。有時候,為自己勾畫一幅未來的遠景,會興奮到整夜不睡覺;越想越有意思,干脆,喝杯茶,抽支香煙,繼續想下去!可是到了明天,一出門,所想的不是忘了,便是一點兒也派不上用場。

習慣多想的人,多半面不華色;氣色都不好,陰氣太盛。所謂五陰,想的太多,便墮入了“想”陰。

禪宗典籍上說:“寂子莫入陰界!”(仰山名,溈山示仰山語)意思是說,不要去想,問你問題,能答便答,腦筋一打轉,答案就不對了。要直截反應,就像一按扭,燈就亮才行。

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那些陰暗、見不得人的心、心的陰暗面“曝光”。

現代人多患有時代病。最普遍的是神經衰弱和精神分裂。精神分裂就是意志不統一,想的很多,心力無法集中,所想的事情往往和他的工作脫節,與做人做事都不相干,久而久之,就會由神經衰弱而精神分裂了。所以,人不能妄想.
標籤:
瀏覽次數:382    人氣指數:3942    累積鼓勵:17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追思國學大師南懷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對我而言這叫[靈修].(轉載)
 
住戶回應
 
時間:2012-11-22 21:19
他, 45歲,台中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11-17 13:54
他, 52歲,台北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10-31 01:26
他, 55歲,新竹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