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385763
 KAO老鬼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研究:胖子的腦部比瘦子老16年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就愛吃甜?嚐甜食無負擔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苗栗地名的故事
作者: KAO老鬼 日期: 2017.03.10  天氣:  心情:
今苗栗市有「嘉盛社區」,嘉盛舊稱「嘉志閣」,是平埔族(當然也是道卡斯族)「嘉志閣社」所在地。圖/李筱峰提供
處處可見南島先民的足跡
台灣原屬「南島語族」(Austronesian)範圍最北境,遍佈着著我們的南島祖先,後來被漢語族祖先分成「高山族」與「平埔族」兩大系統,兩大系統之下又各分出許多族系。今日苗栗縣境內的南島民族,屬於平埔族系統的,有較靠海的道卡斯族,以及較靠內山的巴宰族;另外靠內山區域的,有屬於高山族系統的泰雅族、賽夏族。從地名來觀察,苗栗境內南島祖先的身影,和台灣其他各地一樣,清晰可見。
苗栗,源自導卡斯族語
「苗栗」這個名字,就是源自道卡斯族語,意思是平原地。也有寫成「麻里」、「貓裡」、「貓裏」。以前是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所在地。1887年(清光緒13年)第一次設縣,採「苗栗」名。
今苗栗市有「嘉盛社區」,嘉盛舊稱「嘉志閣」,是平埔族(當然也是道卡斯族)「嘉志閣社」所在地。
「通霄」舊名「吞霄」,是因道卡斯平埔族「吞霄社」(或寫成「通消」、「通宵」)得名,該社原址在今天通霄鎮的通東、通西等里。約1860年頃遷至今天的平元里,後來的漢語族人稱之為「番社仔」。
「苑裡」,以前也寫成「宛里」、「宛裡」、「苑裏」、「苑里」,源自道卡斯平埔族「阿苑裡社」,後來簡稱「苑裡社」。社址在今苑裡鎮的苑東、苑西、苑南、苑北、西平等里。後遷至今苑坑里,漢語族人稱之為「番社」。郁永河《裨海紀遊》中即有夜宿「宛裡社」的記載。
苑裡鎮內有「房裡里」,是以前道卡斯族「華拉俄拉路(Warouwar)社」所在地,簡稱「拔里社」,後來寫成「房里」,在房裡溪下游南岸,為苑裡鎮開發最早的地區。
苑裡鎮內有「舊社里」,此舊社為昔日的「日北社」(但學者翁佳音有疑義)。
今天苑裡鎮的中正、客莊、苑坑、水波等里,以前有「貓盂社」(道卡斯族「蓬山八社」之一)。1731年(清雍正9年)年底﹐台灣中部的平埔族爆發了一場「大甲西社抗官民變」,「貓盂社」也參與,事件後貓盂社被滿清當局遷居到今通霄鎮福興里,改稱「興隆社」,後改稱「興隆莊」。
賽夏族即獅設族
「竹南」大約在1720年代起(清雍正年間)稱為「中港」,因為有道卡斯族的「馬卡留武社」(Makaruvu社)在此。此社位於淡水港與鹿港的中間,漢語族人稱之為「中港社」。1788(清乾隆53)年,中港庄的一位監生莊文榜在他的稟官呈文中,有「佃耕中港番田,係雍正年間墾闢之業」等字句。
「後龍」,也有一說是平埔族的名字,是道卡斯族「Auran社」(又稱yass)的譯音漢字。(但學者翁佳音不同意此說,詳後)
「卓蘭」,也曾寫成「塔連」、「罩蘭」、「塔仔林」。是巴宰族「Paiten社」自稱地名「Tarian」之音譯,意思是美麗的原野。
「大湖」,原為泰雅族聚居地,泰雅語稱「馬凸」(Masranmo),即大湖之意。
南庄鄉內有「北獅里興」、「南獅里興」的地名,前者為賽夏族利利安社所在地,後者是賽夏族巴卡沙斯社所在地。為何地名出現「獅」字?原來賽夏族(Say-siyat)以前被稱為「獅設族」,分為「北獅設族」和「南獅設族」。
三義鄉鯉魚村曾被稱為「番仔城」(在今天鯉魚潭西邊),那是1845年(清道光25年)原居住於台中的葫蘆墩社、岐仔社的平埔族(巴宰族)移來此地開墾,被漢語族人稱為「番仔城」。
這種「番」字輩的地名台灣到處可見,苗栗也不例外,例如南庄有「蕃婆石」,公館有「番仔埔」…。「番」字當然是優越感的漢語族對南島語族的輕蔑稱謂。此類地名的出現,除了可以知道該地曾有南島先民居住,也顯示「原漢」族群的交會。要知道,當年罵人「番」的閩粵移民,他們的後裔有幾人沒有「番」種?
看見鄭氏的軍屯痕跡
1662年鄭成功攻佔台灣,驅逐荷蘭人。他將部隊分派駐各地從事屯田開墾,這種鄭氏軍隊開墾的田,稱為「營盤田」(「營盤」即「軍營盤紮」之意)。鄭家的軍隊駐紮屯田之地多在今天台南﹑高雄一帶,但也有來到苗栗境內。鄭經曾派部將劉國軒經略苗栗沿海地區。今天竹南有「營盤里」,據悉鄭氏一部份的左先鋒部隊曾駐於此。還有「營盤邊」的地名,即軍營駐紮地旁邊的聚落。
體會漢語族移民的開發
「後龍」除了前述的說法,學者翁佳音考證認為是十七世紀荷蘭時代有金門金湖鎮後壠(甌壠)人移民於此,以故鄉之名重現,再轉成「後龍」。即荷蘭文獻所紀錄的「Aulangh」。
移民開發土地時,合股持份共同開墾,1751年(清乾隆16年)廣東嘉應州鎮平來的客家移民林洪、吳永忠、溫殿王、黃日新、羅德達等人完成了拓墾的第一份的土地,稱為「頭份」(接下來又開墾二份、三份、四份、五份等地)。
開發土地時,在今天頭份和中港之間建有田寮,做為墾工棲憩之所,也是佃農居住的草寮。故今天頭份內有「田寮」、「老田寮」的地名。
頭份境內有「斗換坪」的地名,也曾稱「倒換坪」。1805年(清嘉慶10年)頃,有廣東客家人黃祈英來到此地與原住民交換物品,逐漸取得原住民信任,獲得土地,並娶原住民妻,進而倣效原住民風俗,改南島語名字叫「斗乃」。斗乃與原住民交易的斜坡地,被稱為「斗換坪」,也被寫成近音的「倒換坪」。
1730年代雍正年間,今天造橋國民學校內有一深坑與山外不能來往,居民甚感不便,乃自動捐款建橋,造了一座橋橫越南港溪,方便居民往來,鄉人便以「造橋」為鄉名,以資紀念。
土地開發後,遠距衙門,官廳於是在新開發地臨時設置事務所,做為辦公、抽稅、集會之用,稱為「公館」。「公館」也是地方人士共同為維持地方治安,處理隘務、墾務的事務所。
今天公館有「隘寮下」、「隘寮腳」 ,18世紀中葉因客籍先民在開墾之時與原住民爭鬥不休,設隘寮派丁勇守衛,在隘寮之下的聚落就稱「隘寮下」、「隘寮腳」。
公館有「石牆村」,舊稱「石圍牆」,1818年(清嘉慶23年),村人為抵禦平埔族人,採石築牆,經吳琳芳等共同出資開闢莊園,「石圍墻」因而得名(後來改為「石牆村」),但鄉民仍一直沿用「石圍墻」之名。

南庄,原為客家移民與原住民交換物品的交換所,後來逐漸向南方田尾發展,結成一庄,稱為「南庄」。
南庄有「田美」村,原名「田尾」,即墾田的末尾處。「田尾」以近音改為「田美」,這是地名的雅化。
竹南鎮內有「鹽館」的地名,還有「鹽館街」,可知以前這裡有鹽的批發店;竹南還有舊稱「三角店」的地名(在今天新南里),可以想見這是在開發過程中出現商店於此。
土地開發需要水利設施,開埤造圳。所以通霄有「圳頭里」,圳頭即水圳的源頭處。
通霄鎮內有「土城」地名,起源於1757年(清乾隆22年)客家移民詹望觀進入這一帶(今城南里、城北里之間)開闢,因當地原屬平埔族的道卡斯族,及高山族的泰雅族所有,入墾後的詹望觀建造土城防禦(怪哉!入侵者「防禦」被入侵者?),但後因不勝「番擾」(誰擾誰?)乃棄城、棄地而去。1806年(清嘉慶11年)有房裡社、貓盂社的道卡斯族再度入墾土城,漢人則有廣東黃舉英來墾,再次建造土城。
顯示地表自然景觀
地名的出現,常因人們以地形地勢、地表景觀來稱呼而得名。以苗栗的地名來看,例如:
「頭屋」,昔稱「崁頭屋」,崁,即小崖之意,因位於老田寮溪的南岸河階地崖頭頂之聚落故得稱。
「後龍」,曾稱「後壠」,除前述兩種說法之外,還有一說,是因在後方土地呈長條狀起伏之地。後龍的「崎頂」,可知是在山坡地上。
公館曾稱「蛤仔市」,後因位於後龍溪沖積而成的河谷平原,南北狹長,中間地勢低平,形似蛤仔。
西湖,舊稱「四湖」,因打那叭溪沿岸從下游而上有頭湖、二湖、三湖、四湖至九湖。四湖在此鄉中央。最早出現在《臺灣府輿圖纂要》的「四湖莊」。
銅鑼,舊稱「銅鑼灣」,因在打哪叭溪東方與後龍溪狹宰分水嶺處,形勢似銅鑼狀。
三義,舊稱「三汊河」,因西湖溪主流與支流水尾溪在今火車站南側的三興橋附近匯流,呈現三條水路而得名。
「三灣」,因在中港溪第三個曲流凸岸創建的聚落,即在三個河灣上的聚落。
「獅潭」,有一山勢型如獅子,河流臨其山前,結為一個深潭。取之獅頭山的「獅」,即獅潭溪的溪水碧綠為「潭」。
「大湖」,四面高山圍繞,廣闊平林,地形似湖,故命名大湖。
頭份鎮內的「蘆竹湳」,是盛產蘆竹的低窪沼澤地。
今天造橋的大西村一帶,傳統地名叫「赤崎子」,即紅土山坡地。
苑裡鎮靠山一帶有「山腳里」,即在山腳下的地方。
南庄蓬萊村,舊稱「紅毛館」,附近與獅潭鄉東側交接處,有所謂「仙山」,原名「紅毛館山」。據聞荷蘭人曾在此設館。但另有一說應該較可採信:1887年(清光緒13年)台灣巡撫劉銘傳為了籌措建設財源,將台灣盛產的樟腦專賣,派大批人員深入今桃竹苗地區山中開採樟樹,南庄便是這種樟腦事業基地之一。當時、已獲既得利益的英國人為了阻撓劉銘傳的計劃,也曾深入南庄搶購樟腦,當地人遂稱英國人聚居的地方為「紅毛館」。

南庄蓬萊村,舊稱「紅毛館」圖/李筱峰攝
日治時期改制順便改名
1920年日本在台實施地方改制,順此大改台灣各街庄地名。這一年苗栗的地名有如下的改易:
將「中港」(1901年,明治34年,屬新竹廳中港支廳)改稱「竹南」(隸屬新竹州竹南郡)。
將「後壠」去「土」改做「後龍」(閩南語發音都還保留後壠之音)。
通宵,以其虎頭山平地突起,聳入雲霄,故改稱近音雅字「通霄」。
「罩蘭」改稱「卓蘭」。
「崁頭屋」,簡化為「頭屋」,
「銅鑼灣」簡化為「銅鑼」。
「三汊河」,改名「三叉」。
國民黨時代的新地名
原稱「四湖」的西湖,因與雲林縣四湖鄉同名,1954年遂改以客家語「四湖」的同音字(同音不同調)的「西湖」為名。
三叉,前鄉長陳永財認為「叉」字不雅,以其形似義的簡體字,而改稱「三義」。
大安溪的發源地,泰雅族之故鄉於1950稱為「大安」。又因「大安」與台中縣大安鄉同名,乃以客語「大」與「泰」同音,於1954將「大安」改為「泰安」。又有一解釋,是「泰」雅族與大「安」溪之鄉。
標籤:
瀏覽次數:113    人氣指數:313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研究:胖子的腦部比瘦子老16年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就愛吃甜?嚐甜食無負擔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