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385763
 KAO老鬼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只要1分鐘多耗40%熱量!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喝茶能瘦係金ㄟ!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壓力一來就脹氣?
作者: KAO老鬼 日期: 2018.03.27  天氣:  心情:

壓力一來就脹氣?情緒與腸道間的相互關係

腸道菌會改變你的社交行為嗎?
如果腸道菌可以影響我們的情緒,而情緒和腸道感覺又影響我們決定做出哪些行為,那麼邏輯上說來,腸道菌是可以改變我們行為的。而如果腸道菌能改變我們的行為,那麼腸道菌組成的異常會導致我們出現異常行為嗎? 如果事實是如此,那麼以健康的腸道菌取代異常的腸道菌,是否不僅能改善腸道問題,還能改善行為?
強納森和他的母親相信這是可能的。他們來我的診所就診時,強納森25歲,他除了有強迫症與慢性焦慮症,還被診斷患有泛自閉症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目前用來稱呼自閉症患者的用語)。強納森跟許多泛自閉症障礙的患者一樣,一直有各種腸胃道的問題。以強納森而言,他經常腹脹、疼痛且便祕。
強納森在接受了幾個廣效性抗生素療程後,症狀惡化許多,這意謂著腸道菌叢的改變可能跟他腸胃道症狀的發作有關係。強納森跟許多泛自閉症障礙患者一樣,嘗試過好幾種飲食法,包括無麩質飲食和無乳製品飲食,但都沒有持續的效果。他奇特的日常飲食也對他沒有幫助,而這點並不令人意外──他幾乎不吃水果或蔬菜,因為他不喜歡蔬果的質地和氣味;相反的,他的飲食主要是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鬆餅、馬鈴薯、麵條、披薩、零嘴、蛋白質棒,以及一些肉類和雞肉。
透過網路,強納森對於一般的健康議題懂得還不少,尤其是腸道菌相的知識。他讀的網路資料提到壞的腸道菌和寄生蟲對腸胃系統的影響,他相信自己的腸道症狀是腸道寄生蟲搞的鬼。他最近開始接受認知行為治療來對抗恐懼症與強迫症,該治療要求他食用自己不喜歡的食物,這使他產生相當大的焦慮感和壓力。我懷疑可能是這種暫時的壓力讓他的腸胃症狀惡化。
我向美國腸道計畫(American Gut Project)申請了他糞便微生物群的詳細分析。這個群眾募資的研究計畫取得了數千名一般人士的糞便樣本,目的是了解飲食與生活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腸道菌叢。近年來一連串的研究顯示,跟沒有罹患泛自閉症障礙的人士相比,泛自閉症障礙患者的腸道菌組合改變了,包括較高比例的厚壁菌門與較少的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菌群。
腸躁症患者也呈現出類似的模式。強納森的糞便分析顯示,他也有相同的模式──他的腸道菌叢中,變形菌門與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菌群較一般美國人少。然而,由於強納森的飲食習慣特異、有焦慮和壓力問題,還有腸躁症症狀,因此我們無法判定他腸道菌叢組合的改變到底是泛自閉症障礙、腸躁症或獨特的飲食習慣造成的。
強納森和他母親最想了解的問題是,為了改善心理與腸胃道症狀,強納森是否應該考慮接受糞菌移植,或服用益生菌來改變他的腸道菌相。他們會這麼問,是因為最近動物研究的消息如野火一般在自閉症社群中蔓延開來,使很多人對這種實驗療法滿懷希望。
高達四成的泛自閉症障礙患者有腸胃道症狀,主要是排便習慣改變與腹部疼痛不適,其中許多患者都符合腸躁症的診斷標準。此外,泛自閉症障礙患者的腸腦菌軸也有其他異常現象。他們血液中腸腦訊息傳遞分子血清素的濃度通常較高。(還記得嗎?這種分子有超過九成儲存在腸道中,而含血清素的腸道細胞跟迷走神經與大腦有緊密的聯繫。)泛自閉症障礙患者不僅腸道菌組成有變化,血液中的部分代謝物也是。
我的治療計畫針對他的大腦與腸道雙管齊下:我們的營養師跟他配合,幫助他逐漸改變飲食習慣,從高度侷限改成較為均衡的飲食,包括多食用水果、蔬菜和各種發酵產品(發酵乳製品、添加益生菌的無酒精飲料、泡菜、德國酸菜、各種起司等),這些都含有不同種類的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我也建議他試試草本瀉劑,如低劑量的大黃根或蘆薈製劑來治療便祕。最後(但也很重要的一點),我們教患者如何進行腹式呼吸等自我放鬆練習,並強烈建議他針對恐懼症與升高的焦慮程度持續接受行為認知治療。
兩個月後回診時,強納森的腸胃道症狀已大有改善。他願意食用的食物增加了,而且排便狀況正常。他不再執著於自己腸道中有邪惡的寄生蟲這件事,反倒對於了解飲食如何對腸道菌叢的行為產生影響,以及這種交互作用如何改善他的腸胃道症狀更感興趣。
迎向新的情緒理論
我們對於腸道菌叢與它們跟腸腦互動的理解,一直要到近十年才出現長足的進步。這些理解讓我們不得不擴充這些現代理論,把腸道菌叢納入情緒理論中的第三個關鍵要素。這個理論假設:我們以大腦為基礎的基本情緒迴路,大半由基因決定,出生時已經存在,幼年時可能在表觀遺傳層次做出一些調整。然而,情緒與腸道反應的完整發展則需廣泛的終身學習,在此過程中微調並訓練自己的腸腦菌系統,讓它運作得更好。我們獨特的個人發展過程、生活模式和飲食習慣,都會調整我們的情緒產生機制,並在大腦中創造出儲存高度個人化資訊的巨大資料庫。
事實證明,我們的腸道菌叢在這個過程中有著關鍵的作用,能讓我們產生非常個人化的情緒。腸道菌叢主要是靠它製造的代謝物,來對我們的情緒發揮影響力。腸道中約有800萬個微生物基因,比人類基因體多400倍。更令人吃驚的是,人類彼此在基因上差異極小,共同的基因超過九成,但每個人的腸道菌基因組合卻有極大的不同,任意兩人之間僅有5%的共同基因。腸道菌相替人類的腸腦情緒產生機制,增添了全新的複雜度和可能性。
因為我們的腸道菌叢對我們如何感知情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任何能改變腸道菌叢代謝活動的因素,包括壓力、飲食、抗生素和益生菌,原則上都能調節情緒生成迴路的發展與反應程度。舉例來說,我們在世界各地人們身上看到的、地區性的情緒差異,是否跟飲食與腸道菌功能的地理差異有關?如果新提出的情緒理論正確無誤,那麼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兩者間的關聯性尚待未來的研究證實,但我們可以這麼說:雖然基本的情緒仍可在完全隔離腸道與身體的狀況下,由一個想像的瓶中大腦產生,但這樣的大腦情緒體驗將非常有限。我強烈認為,腸道及腸道菌的參與,對於決定我們情緒感覺的強度、持續時間和獨特性,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標籤:
瀏覽次數:148    人氣指數:348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只要1分鐘多耗40%熱量!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喝茶能瘦係金ㄟ!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