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91624
 Maryquant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06/09/17的日記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06/09/22的日記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作者: Maryquant 日期: 2006.09.19  天氣:  心情: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幾項特徵:

1.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認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3.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4.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
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害怕:壟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政治學上的應用

人民對於政治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須滿足以下幾點:
恐懼:對於非多數人民所願且突如其來的執政政府感到懼怕與不信任。
害怕:人民在政府執政期間對於生活感到不安對未來亦不抱期望。
同情:人民與執政政府朝夕相處下,體認到執政政府的困境與不得已。
幫助:人民開始給予執政政府有形與無形的幫助,而放棄抵抗。 


1973年8/23,兩名罪犯欲搶劫斯德哥爾摩最大的銀行失敗後,挾持4名行員長達6天,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
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人質們抗拒政府的救援。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4名受挾持的行員,仍對綁匪顯露出憐憫的情感,拒絕指控這些綁匪,還為他們籌措辯護的資金。據說,當中一名遭挾持的女性,後來與綁架她的綁匪訂婚。
社會科學家想要了解在擄人者與遭挾持者間的感情結合,到底是發生在這起斯德哥爾摩銀行搶案的特例,還是這種情感結合代表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
這起「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例子,令人驚訝的普遍。範圍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娼妓、受虐婦女與亂倫的受害者。
結論是,若符合某些條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身歷此症候群的人並不是瘋了,而是正為保住生命而戰。此症候群代表受俘者藉由討好綁匪,以確保自己的策略。受擄者盡最大的努力不去激怒挑釁綁匪;而受俘者此時也漸漸失去自我意識,直到完全接受擄人者的觀點
假如受俘者現在用擄人者的眼光來看世界,他們就不再渴望自由,且可能抗拒營救
標籤:
瀏覽次數:12    人氣指數:1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06/09/17的日記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06/09/22的日記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