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460578
 強強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笑英雄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一個偉大的將軍 張自忠
作者: 強強 日期: 2012.05.17  天氣:  心情:
一個值得男人尊敬的偉大男子漢      昨天是他殉國的日子

奉命留守淪陷區 被誤為漢奸  卻不懼自己名譽受損 一心為國

最終打至一兵一將一槍一彈 也堅持不投降  以身殉國

連殺他日軍部隊都深受震撼    向他敬禮.........

現在國家的這些政客   你(妳)們 看看他   會不會覺的丟臉阿...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
後改為藎忱。籍貫山東臨清。抗日戰爭名將,1935年4月9日敘階陸軍中將,
1939年5月2日,張自忠被授予陸軍上將銜。


張自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軍陣亡的最高軍銜的將領。


他是帶領大刀隊夜襲長城喜峰口的英雄,也為「臨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戰功,
最後在日軍的圍殲下,戰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戰死報國的地方。


張自忠將軍自小就受儒家教育,他進私塾讀書,
以致後來上的臨清高等小學堂學的仍然是四書五經。可以說,
自張自忠懂事起,就開始接受儒學的熏陶,因此,
強調忠、孝、仁、義的舊道德從小便在張自忠的內心深深扎下了根。


另一方面,西北軍也是一支傳統色彩極為濃厚的軍隊,
從這樣的軍隊裡出身的張自忠,自然事事都以道德來要求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以治軍嚴厲著稱的張自忠,凡士兵如嚴重違紀,必打軍棍,但卻又主張「八不打」:


一、官長生氣時,不許打


二、士兵勞碌太過時,不許打


三、對新兵,不許打


四、初次犯過者,不許打


五、有病者,不許打


六、天氣過熱過冷時,不許打


七、飽飯後及饑餓時,不許打


八、哀愁落淚時,不許打


從他訂下的「八不打」軍規就可看出他的帶兵除了(嚴)以外還有(仁)的成分在裡面。
另外,無論他身處多高位階他總是與士兵吃一樣伙食,也和士兵們一起工作,
所以所有是官兵都願意和他生死與共。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兩國實際已處於戰爭狀態之中,先有東北義勇軍馬占山奮起抗日,
再有「一二八」淞滬之戰,復有長城各口之戰,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戰。 


在這幾場序幕戰中,戰果最突出、最輝煌的,首推長城喜峰口大捷,
這是自九一八以來,日軍所遭遇到最嚴重的打擊,敵人自己也承認,
是侵華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失敗和恥辱。當時廿九軍第三十三師,
在師長張自忠率領千人大刀敢死隊,以急行軍兼程趕赴前線,
用大刀、手榴彈為武器,於月黑風高之夜,乘敵不備,殲滅日軍步兵兩個聯隊,
騎兵一個大隊。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驚中外,
張自忠獲中央頒授青天白日勳章,於是抗日英雄的威名,傳遍全國,婦孺皆知。


喜峰口一役後,中日塘沽停戰協定簽字,先後出任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


一直以來,日本人都想拉攏張自忠,七七事變後,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與敵周旋,
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軍前來增援,後來北平、天津急速失守,
張自忠眼見大事已去,繼續留在北平已無必要,乃設計脫險,
騎自行車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國輪船經青島轉赴濟南。 
張自忠到了青島,再改乘火車去濟南。一路上他身陷險境,
更承受著千夫所指的屈辱,因為從北平淪陷起,全國輿論集中火力攻擊他,
認為他是華北頭號漢奸,報紙上都稱他為「張逆自忠」。


後來抵達南京,張自忠獲中央還以清白,蔣介石委員長接見他說:
「等你身體康復,我決令你重回部隊,讓你再有機會報效國家,
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長官、同僚及部下。」張自忠深受感動。


1938年春,中央任命張自忠為五十九軍軍長,返回部隊那天,
他對部眾宣示:「今天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
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戰死的地方。」全體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聲。

五十九軍組成不久,戰事延至徐州外圍,日軍側面進攻臨沂,
張自忠受命揮兵前進增援,轉眼間將敵軍精銳部隊擊退,日軍倉惶後撤時,
張自忠繼續追迫,殲滅殘敵,造成抗戰史上有名的「臨沂大捷」。
經此一役,張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沒有人說他是漢奸了,
當時中央明令嘉獎,同年十月就升為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1939年3月,日軍進攻鄂西,進犯隨縣、棗陽,張自忠再次親自率兩軍團渡海迎戰,
大破日軍,擊斃擊傷敵軍超過一萬三千人,再為抗戰史上寫下了「鄂北大捷」。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
及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當時中國軍隊的第33集團軍只有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
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作戰,
但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書副總司令兼七十七軍軍長馮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為戰區全面戰爭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
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
到河東後,如能與三十八師,一七九師取得聯絡,
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若與一七九師,
三十八師取不上聯絡,即帶馬師之三個團,
奔着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
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
他自己親自率領兩千多人渡河作戰。


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
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
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張自忠率兩千多人東渡襄河後,一路奮勇進攻,
將日軍第13師攔腰斬斷。日軍隨後以優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
張自忠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向人數比他們多出一倍半的敵人衝殺十多次。日軍傷亡慘重。


5月15日,日軍一萬多人分南北兩路向張自忠率領的部隊實行夾擊。
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
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九次衝鋒。
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
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二時,
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
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八人。
他掏出筆向戰區司令部寫下最後近百字的報告,交給馬孝堂時說:
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
稍後,張自忠腰部又被機槍子彈擊中,
他臥倒在地浴血奮戰最後壯烈犧牲,一代陸軍戰神終於戰死南瓜店。


張自忠戰死後,日本人發現張將軍遺體,審認無訛,日本人十分敬佩張自忠的英雄氣魄,
在他戰死後把遺體裝殮好埋葬起來,墳上還插著木牌寫著:
「華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官張自忠被皇軍擊斃之墓」。
遺體下葬時,日本官兵集合起來向張自忠行致敬禮。甚至在他的遺體運回後方之時,
日軍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軍的空襲一日,避免傷到張自忠的忠骸。
可見,張自忠將軍在對日抗戰所展現軍人武德,連當時崇尚軍國主義的日軍都為之感動。


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五戰區不惜任何代價奪回張自忠遺骸。
一百多名優秀將士,搶回張將軍的屍骨,連夜運往重慶。當靈柩經過宜昌時,
全市下半旗,民眾前往弔祭者超過十萬人。靈柩運抵重慶時,
蔣介石特親臨迎靈致祭,撫棺痛哭,並手書「英烈千秋」輓匾以資表揚。
張自忠殉國時,年僅五十歲,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慶梅花山麓,後建有張自忠將軍陵園和張自忠將軍生平事跡陳列館。


岳飛名言:「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
張自忠將軍抗日體現的正是這種「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是:


我這樣死得好,死得光榮,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很平安。
到了彌留之際,他還念念不忘「這樣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標籤:
瀏覽次數:136    人氣指數:1536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笑英雄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