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72743
 幸福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轉貼~虎鞭酒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公寓情緣Yes or No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轉貼~春風化雨
作者: 幸福 日期: 2009.03.11  天氣:  心情:
春風化雨是描寫由反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方式引起與傳統的衝突,整部電影瀰漫著具有力量的詩句,是一部發人省思的好電影。

故事背景是在1959年美國一所私立大學預備學校,學校具有優良傳統,其教育目標只有一個—鍛練、培育出未來的律師、醫生和科學家等等。然而擔任劇中班級的英文老師John Keating,也是該校畢業生,卻採取非正統的教學方式,試圖喚醒學生們內心的生命熱情。觀看這樣的電影,和片中的學生一樣,內心洋溢著Mr. Keating所傳達的熱情、勇敢、浪漫,當然還有那些詩。有幾幕Mr. Keating的教學是很令人難忘的。

學生站在陳列傑出校友照片的長廊上,Mr. Keating要學生們傾聽內心的聲音—"Carpe Diem!","Seize the day!","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

老師站上講桌,要同學們也去嘗試,要時常提醒自己以不同的方式觀看事物,別只是顧及書中作者的想法,要找到自己的聲音,並鼓勵大家:大膽獨樹一幟,找尋新的視野。

老師要大家用自己的步調、節奏走出屬於自己的腳步。

學生在Mr. Keating的鼓勵之下,以Neil為首的七位學生,重組了「Dead Poets Society」,在深夜跑到森林裡的洞穴中念詩,大家似乎更有勇氣去找尋屬於自己的夢想,與保守傳統的衝突開始激烈。

Neil不滿於父親對自己人生規劃,找到了自己的真正聲音—演戲。在不管父親的期盼與要求之下,參加劇團的演出,在舞台上演出了真正的自己。演出後在大家的恭賀聲中卻被父親拉上車,父親決定送他去軍校,當晚他用父親的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師在一陣學校對學生嚴厲的調查後被革職,最後令人動容的一幕,Todd在校長面前站在「教室的屋脊上」,發出自己真誠的感激心聲:
   “O captain, my captain!”

隨即所有學生也都站上書桌,向Mr. Keating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had co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來到森林因為我想從容地過活,
我想活出意義擷取生命的精髓,
拋開一切與生命無關的雜務,
不要等到行將就木時才發現白活一場。

***


春風化雨 --「傳統、榮譽、紀律、卓越」外一章.劉鎮歐

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是以舖陳文化、價值理念、以及以人性衝突見長的澳洲導演彼得.威爾,繼《証人》(Witness)之後,將衝突爭戰焦點放在六0年代承繼美國貴族學校教育理念課堂中的一部發人省思的鉅作(注一);讓古老的詩詞之美滲入校園閉鎖的枯寂心靈,激起人性反傳統的抗爭;並結合文學藝術的浪漫精神,呈現了人物和情節難以忘懷的魅力。

   影片的序場是賡續百年傳統的開學典禮;在古樸肅穆的蘇格蘭風笛音樂聲中,豎起創校四大棟樑的精神旗幟——傳統、榮譽、紀律、卓越,點燃代表知識之光的蠟燭;接著校長以傲人口吻詳述過去畢業校友的優異表現,並重申此種成就乃是學校所要求的紀律熱情投入的教育成果,期勉新進同學承續此一優良校風。

   接下來的一場戲展視學生充滿活力,但是受課業與父母期待壓抑的宿舍生活,其中埋下一段派瑞父子日後衝突的爆炸因素——派瑞先生責怪尼爾參與過多的課外活動,要求他辭去校刊編輯一職,並重申「自立之前一切聽我」的訓示。在與父親軟弱抗議無效之下,只好在自嘲與同學相互諒解的無奈聲中接受自己目前的命運。

   上課的第一天原本應一如往常在繁重課業(如化學課)、單調重覆(如拉丁文課)、以及錙銖計較分數(如數學課)的學習生活中渡過,不料在新進英文老師約翰凱汀先生非傳統與充滿人文省思的教法之下,有了全新的改變;竟然全班在學校穿廊開始了第一天的英文課程。他們凝視過去傑出學生的面容,傾聽他們低訴生命的心聲:

   “CARPE DIEM , 抓住今日,孩子們!”

   “創造你們不凡的生命。”

   接下來的第二堂課,凱汀先生推翻校長素來深信經過設計排定、証明過效果奇佳的課程看法,叫學生撕去了英文教科書的序言,重新以新的生命學習態度體驗詩詞之美,而不是化約為粗鄙的數學遊戲;並且,激起學生再次學習自我思考的動力,挑戰學生面對:

   “強而有力的戲劇仍在繼續演,”

   “你能夠獻出一首生命詩篇。 ” 的人生課題。

   學生在凱汀先生的鼓勵之下,以尼爾為首的七位學生,便重組「死詩人會社」,獻身於吸取生命的精髓,徹底擊潰一切無生命的攔阻;不是要到了瀕臨死亡的時刻,才發現自己沒有活過。

   第三堂的上課,凱汀先生站在「教室的屋脊」上,提醒自己與同學必須不斷地以不同的方式觀看事物,別僅僅顧及作者的想法,要找到自己的聲音,並鼓勵大家:

   “大膽獨樹一幟,”

   “找尋新的視野。”

   尼爾在面對老師的思考刺激之下,踰越了父親對自己人生規劃的視野,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演戲;在不管父親的期盼與要求之下,都要“抓住今天”,演出自己真正的角色。那克斯寫下自己第一首的生命情詩。查理成為熱力四射的“ 努安達”。塔德卻夢想著「新的一天」到來,等待「一場戰鬥」。

   第四次的上課,凱汀先生警告學生放棄自己思想之後,而形塑大家思想一致的危險。刺激大家: “找到自己的步伐。”

   最後,尼爾找到自己的步伐,演出自己的心聲,後與父親溝通無效,以自殺作為無言的生命抗議。那克斯坦白自己的情感而嬴得美人心。查理無懼學校無理的壓力,拒絕妥協,做一名永遠的“努安達”。塔德亦站在「教室的屋脊上」,發出自己真誠的感激心聲:

   “哦!船長,我的船長!”

  向老師凱汀先生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注釋:
  (一)個人是看了這一部電影之後,開始自己「誤人子弟」的粉筆生涯。「教育 」一辭的拉丁文原意為「拉出來」;但在台灣的填鴨教育思想體制下,已 成為「壓下去」之意。僅以此文作為「教改」呼聲的回應,以及紀念教書 生涯中第一位拒絕做「飼料鴨」的學生 ── 呂雅惠。

****

今天看了這部片子很沉重,到底該給高中生什麼? 開闊他們的視野? 懂得自己要什麼? 若沒有培養他們解決事情的能力,不懂溝通下以自殺作為抗議,屈於現實的壓力,分不清公平正義,這樣的結局,教育顯得無意義...錯在老師、學生、家長還是學校? ..都脫離不了責任吧~


標籤:
瀏覽次數:102    人氣指數:1302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轉貼~虎鞭酒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公寓情緣Yes or No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