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67136
 曼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大國崛起(葡萄牙&西班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國崛起(英國)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大國崛起(荷蘭)
作者: 曼恩 日期: 2007.07.30  天氣:  心情:

        在歐洲西北部,有一個和英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它的面積只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半北京,它的名字叫做荷蘭。 在八百年以前,這裡是一片沒有人煙,只有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從12世紀到14世紀,才逐步形成了人類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蘭仍有三分之一的國土位於海平面 以下。如果沒有一系列複雜的水利設施阻擋,荷蘭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每天將被潮汐淹沒兩次。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紀的時候,卻是整個世界的經濟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區。一個僅有150萬人口的荷蘭,將自己的勢力幾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被馬克思稱為當時的「海上第一強國」。 這是一個荷蘭人創造奇跡的故事,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敘述呢?

  大海總是在最平靜的地方掀起波濤。歷史像大海,總是在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創造奇跡。荷蘭人崛起的故事,是從銀白色的鯡魚開始的。由於海流的變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鯡魚洄游到荷蘭北部的沿海區域。荷蘭人每 年可以從北海中捕獲超過1000萬公斤的鯡魚。荷蘭北方航海博物館 館長維歇爾克爾克邁爾說:「它對荷蘭的經濟太重要了,很多人以此為生來掙錢。」

  14世紀時,荷蘭的人口不到100萬。當時約有20萬人從事捕魚業,小小的鯡魚為五分之一的荷蘭人提供了生計。但是,鯡魚是一種自然資源,造物主並沒有給荷蘭人獨享的權利。生活在北海邊的其他民族,都組織了捕撈鯡魚的船隊。為了爭奪漁場,荷蘭人和蘇格蘭人之間曾爆發過三次 戰爭。是什麼力量使得荷蘭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

  1358年,在荷蘭北部的一個小漁村中,一個名叫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的漁民發明了只 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魚腸子的方法。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威廉范德莫倫說:「把鯡魚的肚子剖開,把內臟取出,把頭去掉,然後把鹽放在裡面,這樣可以保存一年 多的時間,那時候沒有冰箱,這種方法很獨特,所以,那就是為什麼荷蘭的鯡魚能夠在全 歐洲暢銷,特別是英格蘭。」

  荷蘭漁民的一把小刀,將一種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資源,轉化為荷蘭獨佔的資本。 直到今天,許多荷蘭人在食用鯡魚時,仍刻意保持著這種幾個世紀前形成的飲食習慣,鯡 魚被去除內臟之後,不經過任何烹調,直接提著魚尾一口吞下。荷蘭國務委員約裡斯福爾胡弗:「從捕魚業開始,(荷蘭)產生了和東北歐、英格蘭、南歐、非洲的貿易。由捕魚的傳 統產生了海上(貿易)的傳統。」借助鯡魚,荷蘭人開始了商旅生涯。如今在鹿特丹的一些古老房屋上,仍可以見到鯡魚的圖案。這些並不醒目的標誌似乎在提醒人們注意:鹿特丹作為世界第一大港的歷史, 就是從一隻隻裝滿鹹鯡魚的大缸開始的。一旦以貨物的流通和交換作為謀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開始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地處西北歐的荷蘭,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廣袤的歐洲大陸,歐洲的兩條主要水道 ,從這裡入海。為了排澇,荷蘭人修建了多條運河,構成了當時歐洲最發達的水上交通網 。這些優勢使得荷蘭具備了成為歐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

  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給歐洲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業繁榮,也為荷蘭提供了成就商業 帝國的歷史性機遇。如果說,最早開始遠洋冒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進行赤裸裸的財富掠奪,那麼,緊隨其後的荷蘭人由於缺少強大的王權和充足的人力資源,十分自然地選擇了依靠商業貿易來積累財富,同時也積累著足以讓自己強盛起來的競爭技巧和商業體制。

  作為中間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銷商,荷蘭人從葡萄牙和西班牙那裡裝載香料、絲 綢和黃金,然後把它們運銷到歐洲各地。返航時,他們又為這兩個最早的海上霸權國家運 去波羅的海產糧區的小麥、瑞典的鐵器、芬蘭的木材,以及自己生產的海軍補給品。但是,荷蘭商人很快發現,在這項利潤豐厚的貿易中,他們不得不面對來自英格蘭商 人強有力的挑戰。當時,英格蘭的面積比荷蘭大三倍,人口是荷蘭的五倍。作為大西洋中的島國,它比荷蘭有著更加優越的地理位置。這一次,荷蘭人將依靠什麼樣的手段,擊敗 強大的競爭對手呢?

  就像發明一刀就能取出鯡魚腸子的方法來打敗對手一樣,荷蘭人打敗英格蘭是從設計 一種造價更加低廉的船隻開始的。荷蘭海運博物館館長約斯特捨肯伯魯克:「英國商船上的水手都帶著武器,所以,他們的船就需要更加堅硬的木頭,而荷蘭的船 幾乎沒有裝備武器。所以,考慮這些因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荷蘭的船造價很便宜,用荷蘭的船運送貨物也很便宜,於是荷蘭就成為了歐洲的海上馬車伕。」在此之前,典型的歐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設火炮的平台,這樣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盜襲 擊。荷蘭人第一個冒險建造出了一種僅能運送貨物而不可裝置火炮的商船。這樣做的代價是,每一次航行都變成了充滿風險的命運賭博,但它的好處是造船的成 本低,價格只有英國船隻的一半,於是,貨物的運費也低。即使這樣,荷蘭人還不滿足,為了能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他們又在船隻上加上了一種特殊的設計。

  荷蘭北方航運博物館館長維歇爾克爾克邁爾:「它的設計很獨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圓。而甲板很小。這樣的做法是 因為,在斯堪的納維亞,船所繳納的稅取決於甲板的寬度,甲板越窄,付的錢越少,所以,荷蘭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潤也就越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著這種船,荷蘭人贏得了享譽世界的「海上馬車伕」的稱號。


  但是,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僅僅依靠特殊的船隻顯然不夠,最終決定勝負的 關鍵,是那些駕駛船隻的人。荷蘭北方航運博物館館長維歇爾克爾克邁爾:「1596年到1598年,一個有名的人叫巴倫支,他是荷蘭的一個船長,他試圖找到從北面 到達亞洲的路線。他經過了三文雅,現在一個俄羅斯的島嶼,但是他們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三文雅地處北極圈之內,巴倫支船長和17名荷蘭水手在這裡度過了8個月的漫長冬季。 他們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保持體溫;他們靠打獵來取得勉強維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在這樣惡劣的險境中,8個人死去了。但荷蘭商人卻做了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他 們私毫未動別人委託給他們的貨物,而這些貨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藥品。冬去春來,倖存的商人終於把貨物幾乎完好無損地帶回荷蘭,送到委託人手中。他們 用生命作代價,守望信念,創造了傳之後世的經商法則。在當時,這樣的做法也給荷蘭商 人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那就是贏得了海運貿易的世界市場。

  阿姆斯特丹,荷蘭海運博物館。每個星期天,這裡都要舉行一個特殊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通過切身體驗來學習荷蘭的歷史。這樣的活動年復一年地重複著,哪怕只有一個孩子參加也從不間斷。教師由不同職業的志願者擔任,他們一絲不苟地帶領孩子們重溫四 百多年前荷蘭水手的生活。今天,荷蘭的成年人經常向孩子們重複這樣一句話:「荷蘭之所以還是荷蘭,是因為 我們的祖先照顧好了自己的生意。」

  荷蘭人的祖先不僅僅是照顧好了自己的生意,實際上在距今五百多年前的16世紀末, 他們幾乎壟斷了歐洲的海運貿易。荷蘭海運博物館館長約斯特捨肯伯魯克:「在某一段時間,荷蘭船隊的數量比英格蘭、法國和蘇格蘭海上商船的總和還要大。荷蘭的商船大概有1800艘,它們可以把貨物運到歐洲的每一個角落。」伴隨著商業貿易的發展,城市作為交易的市場、儲存貨物的倉庫、維修船隻的工場,在荷蘭逐漸興旺起來。漸漸地,生活在這些城市中的人們發現,一個超越商業貿易甚至是超越經濟生活的難題,擺在了他們的面前,這就是到底應該由誰來管理城市,應該怎樣管理城市?和歐洲其他地方一樣,一開始,荷蘭城市的主人是那些貴族們,因為城市是總是建立某個貴族的領地之上。貴族們建立起小型的軍隊,名義上是為城市提供保護,實際上是依靠武力取得稅收。

  荷蘭烏德勒茲大學政治歷史系教授伊多德漢:「這意味著,在城市裡,有錢人比較有權力,他們可以主導討價還價,貴族們依靠生意 人給他們提供財富。」荷蘭國務委員約裡斯福爾胡弗:「商業和城市的興起使人們產生了對經濟自由的渴望。」日漸富有的市民們最終做出一個讓人驚訝的選擇。他們像購買貨物一樣,從貴族手中 買到了城市的自治權。從此,市民們自行立法,貴族不能直接向他們收稅。「市民自治」 為荷蘭的城市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到公元15世紀末,將近一半的荷蘭人生活在城市中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威廉范德莫倫:「每個城市都努力獲得更多的貿易機會,城市由有錢的商人統治,由他們來決定城市的管理。」這座建於15世紀的市政廳,每隔15分鐘就會再現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場面:貴族將城市的管理權轉交給市民。發生在荷蘭歷史上的一個瞬間,借助這個特殊的計時工具成為了永恆。

  就在荷蘭人忙於經營城市的時候,整個歐洲的政治版圖開始發生急劇的變化。一些雄才大略的君主,憑借蒙古大軍西征傳入的火藥,摧毀了騎士們守衛的貴族城堡,建立起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法國這樣一些君主集權的國家。這些國家擁有著割據的貴族領地和獨立的商業城邦無法比擬的優勢,它們可以有效地動員和組織起整個民族的力量。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靠這樣的優勢,率先進入了世界大國的行列。

  開始的時候,荷蘭人似乎不為這種潮流所動。他們滿足於生活在彼此獨立的城市中, 這些城市惟一關注的事情就是盡可能多地增加財富。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威廉范德莫倫:「如果像英國、法國、西班牙一樣有一個在國王統治下的國家,就會有很多別的問題, 比如國王想要擴張使自己的國家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這就會花很多錢。」

  但是,在1543年,不管荷蘭人情願與否,都不得不去面對國家這個問題。那一年,西班牙國王通過政治聯姻的方式取得了荷蘭的統治權。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有意思。當西班牙國王宣佈荷蘭是西班牙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時,荷蘭人認同了這種說法;當西班牙國王重新劃分荷蘭的行政區域時,他們坦然地接受了;當西班牙國王為荷蘭派來新的總督時,他們也順從地臣服了。但是當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把手伸向他們的錢袋時,荷蘭人奮起反抗了。荷蘭烏德勒茲大學政治歷史系教授伊多德漢:「菲利浦二世需要很多的錢,因為他一直和法國打仗,要用大量的錢維持。他希望得到永久的財力保障,而荷蘭人拒絕這樣做,他們只同意在一段的時間內提供部分的錢。」

  荷蘭的獨立戰爭爆發了。一開始,西班牙的軍隊輕而易舉地粉碎了荷蘭人一盤散沙似的抵抗。在不到六年的時間裡,就有15萬荷蘭人死於非命。嚴峻的現實,讓各自為政的荷 蘭省份不得不團結起來。1579年,來自荷蘭北方七個省的代表在這間大廳中籤署協議,組成軍事同盟共同對敵。此後,戰爭開始向有利於荷蘭人的方向轉化,一方面是由於荷蘭人的聯合,另一方面 也是由於菲利普二世在歐洲四面樹敵,連年的爭霸戰爭耗盡了西班牙的國力。

  1581年7月26日,來自荷蘭各起義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鄭重宣佈: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 各省的統治權。把國王像一個不稱職的經理人那樣打發回家之後,荷蘭人突然發現,他們實際上已經 擁有了一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應該交由誰來管理和保護呢?荷蘭萊頓大學法學院教授埃弗特阿爾克馬:「他們並不急著說,我們現在沒有國王,因為那時候從沒有人這麼做過,他們不能說我 們是共和制的,因為這對他們來說還太前衛了。」對於那些領導獨立戰爭的商人們來說,他們最想得到的不是政治權利而是商業利潤, 所以,他們希望找到一個強有力的保護者,由他來照顧荷蘭的安全,而自己去照顧好自己的生意。

  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出現了:荷蘭人將自己的國家托付給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英國女王爽快地同意了做他們的君主,並派出軍隊保護荷蘭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精明的商人們很快發現,英國女王收取的保護費,實際上比他們趕走的西班牙國王還要高。荷蘭烏德勒茲大學政治歷史系教授伊多德漢:「荷蘭的城市說,不,我們不這麼認為,也許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我們可以有統治者,但是,他的權力不會太大。」

  1588年,七個省份聯合起來,宣佈成立荷蘭聯省共和國。這是一個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國家。很多歷史學家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商人階層充分的政治權利的國家 」。荷蘭國務委員約裡斯福爾胡弗:「這在荷蘭非常典型,它是一個共和民主的混合,實際的政治權力是在商人和知識精英 的手中。」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威廉范德莫倫:「不同的省,尤其是擁有沿海城市的省份,由城市的商業精英們統治,而整個國家政府、這些省的代表和統治者,也由這些家族產生,所以,你可以認為,荷蘭共和國有點像家族的企業。

       
嶄新的國家誕生了,但它的未來仍處於重重迷霧之中。如果用國土、資源、人口等條件來衡量,荷蘭幾乎不具備作為國家生存下去的條件。更何況組成共和國的七個省份依然是各自為政。荷蘭萊頓大學法學院教授埃弗特阿爾克馬:「它的結構非常鬆散,各省之間絕對獨立,他們只能在決定稅收上取得一致,在其他方面,如果他們意見不統一,就不能做出任何決定。所以,它非常鬆散,有時可以把他們比做現在的歐盟。」這個結構鬆散的小國,幾乎是在剛剛建立的時候,就不得不面對一次嚴重的危機。在獨立之前,與西班牙的貿易是荷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但是獨立之後,西班牙國王封鎖了本國的所有港口,禁止荷蘭商船駛入西班牙。經濟的生命線被扼斷了,新生的共和國出路在哪裡?   荷蘭憑藉著自己的商業直覺,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因為這片土地上擁有人數眾多、對財富充滿強烈渴望的商人階層,如果將他們的愛財之心轉化為一種力量,那麼,荷蘭 就擁有了比王權更為強大的武器。根據這個優勢,荷蘭人決定從精明的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靠自己去開闢前往東方和美洲的航線。那麼,遠洋航行需要的大量資金又從哪 裡來呢?

  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一樣,如今,他們又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組織。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維姆范登德爾:「是的,可以這麼說。它是第一個聯合的股份公司,為了融資,他們發行股票,不過不是現代意義的股票。人們來到公司的辦公室,在本子上記下自己借出了錢,公司承諾對這些股票分紅,這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籌集資金的方法。」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館長洛德韋克瓦赫納爾:「他們聚集了650萬的資金,差不多相當於300萬的歐元,而那時候,這些錢值幾十億,用這些錢他們建立了公司。」

  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東印度公司成功地將分散的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擴張的資本。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長的女僕也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成千上萬的國民願意把安身立命的積蓄投入到這項利潤豐厚,同時也存在著巨大風險的商業活動中,一方面是出於對財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為荷蘭政府也是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政府將一些 只有國家才能擁有的權利,折合為25000荷蘭盾,入股東印度公司,這就大大增加了東印度 公司的權限和信譽。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維姆范登德爾:「(政府給東印度公司的特權是)可以協商簽訂條約,發動戰爭,這樣它就成了在亞洲的獨立主權個體,或者說從南非到日本的整個地區,它都可以像一個國家那樣運作。」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東印度公司的船隊出航了。西班牙國王幾乎是用鄙夷的態度對待這個不自量力的挑戰者。但是,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後的短短五年時間裡,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隊,這個數量超過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隊數量的總和。

  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館長洛德韋克瓦赫納爾:「前十年他們(東印度公司)沒有付任何的利息,因為投資者喜歡把錢投到造船、造房 子,以及在亞洲建立一個貿易王國上面。做完這些,十年後,公司第一次給股東派發了紅 利。」連續十年不給股東們分紅利。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什麼能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 這是因為:荷蘭人同時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資本流轉體制。1609年,世界歷史上第一個 股票交易所誕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願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可以隨時通過股票交易所,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

  早在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經活躍著超過1000名的股票經紀人。他們雖然還沒有穿上紅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經出現了。這裡成為當時整個歐洲最活躍的資本市場,前來從事股票交易的不僅有荷蘭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國人。大量的股息收入從這個面積不超過1000平方米的院子,流入荷蘭國庫 和普通荷蘭人的腰包,僅英國國債一項,荷蘭每年就可獲得超過2500萬荷蘭盾的收入,價值相當於200噸白銀。當大量的金銀貨幣以空前的速度循環流通時,荷蘭的經濟血脈開始變得擁堵起來。這一次,荷蘭人解決問題的探索直接進入了現代經濟的核心領域——這就是建立銀行。

  英國銀行博物館館長約翰基沃恩:「阿姆斯特丹銀行成立於1609年,大約比英國銀行早一百年,它是一個城市銀行、財政 銀行和兌換銀行。它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所有一定數量的支付款都要經過銀行,因此, 阿姆斯特丹銀行對於荷蘭的經濟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發明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信用。那時叫做〈想像中的貨幣〉。」

  為了保障銀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過立法規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銀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個看上去不可思議的現象出現了:當荷蘭和西班牙的軍隊正在海洋 上廝殺時,西班牙貴族手中的白銀仍可以自由地從阿姆斯特丹銀行的金庫中流進流出。荷 蘭的銀行,可以合法地貸款給自己國家的敵人。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威廉范德莫倫:「荷蘭人建立他們的政府,包括國家政府、地方政府都是為他們的商業利益服務的。」荷蘭國務委員約裡斯福爾胡弗:「當時歐洲不同的王國王室之間進行不停的爭鬥,荷蘭始終在這些爭鬥中保持中立,而 且它更專注於經濟的發展。」

  歷史學家們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荷蘭的市民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在東亞,他們佔據了中國的台灣,壟斷著日本的對外貿易;在東南亞,他們把印度尼西亞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們建立的第一個殖民據點—— 巴達維亞城,構成了今天雅加達的雛形;在非洲,他們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新航線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們用荷蘭一個省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國家——新西蘭;在南美洲,他們佔領了巴西;在北美大陸的哈得遜河河口,東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這座城市的 名字叫做紐約。

  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館長洛德韋克瓦赫納爾:「阿姆斯特丹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呢?請看這幅圖,這幅《阿姆斯特丹女神》。17世紀阿姆斯特丹是世界的中心。這就是為什麼阿姆斯特丹女神的手放在了地球的上面。我們的 世界,我們的地球,這個世界是我們的。」

  馬克思這樣評價道:1648年的荷蘭:已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
  正是在1648年,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們決定建造一座新的市政廳。出於對質量的考慮,市民們沒有預先規定工程完工的期限。實際上,他們一共花費了八年的時間和超過70噸的黃金,來營造這座宏偉的建築。只有正在創造歷史的人們,才會有這種追求不朽的野心。
  1656年,新的市政廳落成了。市民們進行了連續七天的狂歡。馮德爾,這位被稱為荷蘭「莎士比亞」的偉大詩人,特意為市政廳寫了一首頌歌,歌詞裡唱道:「……我們阿姆 斯特丹人揚帆遠航……利潤指引我們跨海越洋。為了愛財之心,我們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在馮德爾創作這首頌歌的時候,荷蘭東印度公司派出的一個外交使團,揚帆遠航去了遙遠的東方。
  1656年,荷蘭使團到達北京。入主中原剛剛八年的大清朝廷,以一種興奮的態度接待了他們。但荷蘭人遇到了那個時候所有到中國的外交使團都會遇到的一個麻煩,就是在覲見皇帝時必須行三拜九叩的大禮。事實上,一直到18世紀末,幾乎沒有一位歐洲國家的外交官願意接受這種苛刻的天朝規矩。但是,荷蘭人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順治皇帝接見了荷蘭使團,並高興地賞賜給這個來自世界上最富庶國家的使團大量禮物。回到住處,一個叫約翰尼霍夫的使團成員寫下了他們答應跪拜條件的原因:「… …我們只是不想為了所謂的尊嚴,而喪失重大的利益。」荷蘭人的重大利益是什麼,就是通商和賺錢。

  作為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共和國,17世紀的荷蘭從貿易中獲得的巨額財富沒有體現在王公貴族的豪奢宮殿中,它們被中產階級商人們用來建造和裝飾自己的住宅。荷蘭人富裕的生活圖景,被弗美爾、倫勃朗等一批卓越的現實主義畫家真實地記錄下來。荷蘭倫勃朗紀念館博士桑德拉貝希托爾:「在阿姆斯特丹有很多的藝術家,我們知道17世紀的時候,荷蘭出現了大量出色的油畫 作品。17世紀中期,在阿姆斯特丹大約有800萬到1500萬張油畫作品。那時,每個人都喜歡 油畫,每個階層的家裡都有油畫,人們可以在市場買到這些作品。」

  在這些作品中幾乎看不到國王、大臣和貴族,普通人、平凡的生活成為藝術殿堂的主 角。一貫被忽略的芸芸眾生,他們的喜悅、憂傷、內心中湧動的情感,甚至隱蔽的慾望,都被一一描繪下來。這是17世紀的藝術大師弗美爾筆下的一個普普通通的荷蘭清晨。溫暖的色調、正常的 生活秩序,構造出平靜、祥和的氛圍。主人公身上洋溢著蓬勃的生命力。只有良好的營養 ,充足的睡眠才能塑造出如此健康的體型。這種專注、平和的表情,只會出現在那些沒有 對飢餓的恐懼,不用時刻擔心流離失所,在富足的環境中度過一生的人們的臉上。直到今天,荷蘭人的日子依然像這位廚娘一樣富足和安逸,荷蘭這個商業帝國所開創 的商業規則,仍然在影響著世界。

  1688年9月,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阿姆斯特丹港拔錨起航,這些船上載著荷蘭的最高執政官威廉三世和兩萬名荷蘭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國議會的邀請,前去保護英國國民的「宗教自由和財產」。歷史的安排竟是這樣的巧合。17世紀末期,荷蘭發展的速度慢了下來,逐漸失去了左右世界的霸權。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威廉三世離開荷蘭到英國,都成為了世界中心 舞台的一次極有象徵意義的轉移。
------------------------------------------------
ps1: 由中國中共中央電視台播出12集電視片「大國崛起」。該片分析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國家的興衰史。該片定義的「崛起」,指這些國家從弱小到強大、從被支配到支配、從本土性走向世界性的過程。這種定義,試圖暗喻現今的中國在最近一些年,因為中國經濟膨脹,軍事實力倍增,國內有人躊躇滿志,國外則有「中國崛起」或「中國威脅」的說法。該片的製作和播出,正是在這樣的國內和國際氣候下。這表明,中國國內或黨內,有人開始探討:中國是否崛起?中國如何崛起?
ps2:邇來腰部嚴重受傷 脊椎側彎 復健中 每天至中醫診所 電療 針灸 拔罐 推拿 內服 外敷 且不能在電腦前久坐


標籤:
瀏覽次數:196    人氣指數:7196    累積鼓勵:3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大國崛起(葡萄牙&西班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國崛起(英國)
 
住戶回應
 
時間:2007-07-30 09:28
她, 77歲,非洲,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