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50230
 普益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祝福公 寓的好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救星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很好的事
作者: 普益 日期: 2008.06.11  天氣:  心情:
台灣騎透透 - 全省自行車專用道

歡迎您加入各地區單車俱樂部,共享騎乘樂趣.........

縣市 名稱 起訖點 長度、難度 簡介
台北市 木柵貓空 政大→→草湳遊樂區→樟湖木柵觀光茶園→政大 12km熟悉山地騎乘、變速技巧者 詳介
台北市 景美溪兩岸 木柵公園租借處-景美溪左岸道南河濱公園-道南橋-景美溪右岸道南河濱公園-捷運木柵線高架橋 左岸5.27km,右岸2.9km 逍遙遊 詳介
台北市 關渡自然公園 劍潭捷運站→士林夜市→北投焚化廠→關渡平原→關渡捷運站 12km逍遙遊 詳介
台北市 淡水河東岸及新店溪北岸 永福橋-重陽橋-社子島 20km健腳級 詳介
台北市 南港六張犁 南港研究院路→胡適公園→六張犁公墓→六張犁捷運站 12km,熟悉山地騎乘、變速技巧者。 詳介
台北市 北投溫泉 大同公司-照明淨寺-中和禪寺-地熱谷-北投文物館-新北投公園-大同公司 20km,熟悉山地騎乘、變速技巧者 詳介
台北市 基隆河南北岸 南岸的南港高工或北岸的內湖垃圾焚化廠→成?#92;橋→成美橋→麥帥二橋→民權大橋→高速公路→大直橋→南岸的圓山或北岸的劍潭 22km健腳級 詳介
台北縣 八里左岸 八里渡船頭-挖子尾生態保護區-十三行博物館 3km逍遙遊 詳介
台北縣 坪林自行車道 坪林茶葉博物館(合歡營地)→北宜公路坪林新橋→自行車道入口→九芎根(折返)→黃櫸皮寮→坪林茶葉博物館 26km健腳級 詳介
台北縣 金色水岸 捷運竹圍站→河濱公園→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淡水渡船頭→漁人碼頭 4km逍遙遊 詳介
台北縣 新店溪南岸 永福橋→萬板大橋→大漢橋→浮州橋 18km健腳級 詳介
台北縣 淡水紅樹林 捷運紅樹林站-氣象觀測站-淡水捷運站。 3km逍遙遊 詳介
台北縣 淡水河西岸與二重疏洪道東岸 疏洪運動公園-疏洪圳邊公園﹝環狀﹞ 20km健腳級 詳介
台北縣 龍門自行車道 龍門公園-海濱公園-龍門公園 7km逍遙遊 詳介
台北縣 北海岸自行車道 萬里核二廠-員潭溪出海口 2km逍遙遊 詳介
桃園縣 新屋綠色走廊 深圳村→觀海亭→蚵間村→漂流木公園 4km逍遙遊 詳介
桃園縣 羅馬公路 桃園羅浮→新竹馬武督山 35.7km健腳級 詳介
桃園縣 龍潭大池上游野溪 龍元路→滿月橋→永安橋→民生路 2.7km逍遙遊 詳介
桃園縣 大溪自行車步道 頭寮陵寢→竹蒿厝→富田農場→大道藝術館→梅鶴山莊 5km逍遙遊 詳介
新竹縣 峨嵋湖 峨嵋湖環湖公路 4km逍遙遊 詳介
新竹縣 濱海自行車道 南寮漁港-客雅溪口 12km逍遙遊 詳介
苗栗縣 貓貍山公園 貓梨山自行車專用道 18km健腳遊 詳介
台中縣 后豐鐵馬道 后里馬場-花樑鋼橋-國道四號可接東豐綠色走廊 4.5km逍遙遊 詳介
台中縣 潭雅神綠園道 潭子-大雅-神岡 11.8km逍遙遊 詳介
台中縣 東豐綠色走廊 豐原-東勢 11km逍遙遊 詳介
台中縣 台中都會公園 都會公園-藝術街-東海古堡-東海大學-都會公園 15km挑戰級 詳介
台中縣 高美溼地 濱海橋-高美海堤防汛道路 1.7km逍遙遊 詳介
台中市 楓樹古道 永順路-楓樹南巷 3.8km逍遙遊 詳介
台中市 台中市自行車道 太原車站-中興大學-國美館-太原車站 17km健腳級 詳介
南投縣 日月潭 日月潭環潭公路 32km健腳級 詳介
南投縣 貓羅溪自行車道 綠美橋-南崗大橋 3.72逍遙遊 詳介
南投縣 集集鎮綠色隧道 集集火車站-綠色隧道 8km健腳級 詳介
彰化縣 長青自行車道 田中森林公園仁愛之家-清水岩-護天宮 8km逍遙遊 詳介
田中森林公園仁愛之家-清水岩-橫山-赤水-田中森林公園 16km健腳級 詳介
彰化縣 八卦山單車道 彰化體育場-松柏嶺 26km挑戰級 詳介
彰化縣 田尾自行車道 怡心園-公園路-柳鳳路 7km逍遙遊 詳介
彰化縣 二水觀光自行車道 二水車站-泉源車站-水門 5km逍遙遊 詳介
雲林縣 湖口濕地自行車道 成龍二橋 14km逍遙遊 詳介
雲林縣 三條崙自行車道 四湖鄉海清宮 4km逍遙遊 詳介
嘉義縣 蒜鰲自行車道 六腳鄉遊客中心 6km逍遙遊 詳介
嘉義縣 朴子溪堤頂自行車 朴子溪橋-東石大橋兩岸堤防 20km健腳級 詳介
台南市 安平自行車道 安平路運河岸→→安億橋→林默娘公園→億載金城→府平公園 6.6km逍遙遊 詳介
台南縣 白河鎮環鎮單車專用道 白河鎮 10km逍遙遊 詳介
台南縣 七股潟湖單車專用道 七股潟湖 20km逍遙遊 詳介
高雄縣 美濃環湖觀景自行車道 旗山-美濃-高屏溪出海口 60km挑戰級 詳介
高雄縣 大湖自行車道 環大湖社區 10km逍遙遊 詳介
高雄市 後勁溪河道 都會公園-高雄大學-援中港 8km逍遙遊 詳介
高雄市 旗津 渡船頭→海岸公園→天后宮→渡船頭 5km逍遙遊 詳介
高雄市 左營 龜山停車場→舊城國小→拱辰門→1北極殿→孔廟→龜山停車場 8.5km逍遙遊 詳介
高雄市 愛河單車專用道 愛河沿岸 6km逍遙遊 詳介
屏東縣 萬巒鄉自行車道 萬巒鄉 6km逍遙遊 詳介
屏東縣 墾丁國家公園 關山-貓鼻頭-後壁湖-關山 27km健腳級 詳介
屏東縣 賽嘉自行車道 賽嘉樂園-社口-馬兒村-海神宮 13km逍遙遊 詳介
基隆市 外木山自行車觀光步道 基隆市中山區外木山濱海地區 1.2km逍遙遊 詳介
宜蘭縣 濱海單車專用道 壯圍東港-過嶺集安宮 6.5km逍遙遊 詳介
宜蘭縣 冬山河親水公園 武荖坑-冬山火車站-利澤簡橋-冬山河親水公園 6km逍遙遊 詳介
宜蘭縣 宜蘭運動公園 宜蘭運動公園-羅東運動公園 8.5km逍遙遊 詳介
宜蘭縣 新水自行車道 五濱路-新水海灘 3.3km逍遙遊 詳介
宜蘭縣 安農溪線 水源橋-安農溪分洪堰風景區 8km逍遙遊 詳介
宜蘭縣 宜蘭河線 員山公園-中山橋銜接宜蘭河濱公園 6.7km逍遙遊 詳介
花蓮縣 鯉魚潭 環潭公路 5km逍遙遊 詳介
花蓮縣 瑞穗單車專用道 瑞穗鎮 7.6km逍遙遊 詳介
花蓮縣 馬太鞍 馬太鞍社區 7.2km逍遙遊 詳介
花蓮市 花蓮港濱自行車道 南濱公園--花蓮港-七星潭 15km健腳級 詳介
台東縣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關山環保公園-南山寺-慈善堂-代天府-關山環保公園 12km逍遙遊 詳介
台東市 ?#92;琶湖自行車道 小野柳風景區-?#92;琶湖-海濱公園 6km逍遙遊 詳介
台東市 馬亨亨大道 臨海路與-志航路口 7.5km逍遙遊 詳介
台東縣 池上浮圳自行車道 大坡池-法林寺-萬安磚窯-大小水車-大波池 8km逍遙遊 詳介
台東縣 鹿野龍田自行車道 龍田村 7.2km逍遙遊 詳介
台東縣 長濱自行車道 長濱鄉-石門洞 27km健腳級 詳介
台東縣 武陵綠色隧道 鹿野鄉永德-武陵 2km逍遙遊 詳介
台東縣 蘭嶼環島公路 紅頭村-椰油村-野銀村-紅頭村 32km健腳級 詳介
台東縣 綠島 中寮-公館-大白沙-南寮-中寮 18km健腳級 詳介
金門縣 小金門車轍道 九宮碼頭-烈女廟-將軍廟-湖井頭戰史館-將軍堡-九宮碼頭 18.5km健腳級 詳介
金門縣 金寧線 青年活動中心→李光前將軍廟→古寧頭戰史館→慈湖→慈金城鎮市區 17km健腳級 詳介
金門縣 金沙線 金沙假日大飯店→陽宅聚落→民俗文化村→陳禎恩榮坊→金沙水庫→金沙鎮市區 17km健腳級 詳介
金門縣 金城線 金城鎮市區-莒光樓-金門酒廠-珠山部落-牧馬侯祠-金城鎮 13.1逍遙遊 詳介
金門縣 金湖線 農試所-陽明湖-榕園-畜試所-金城鎮市區 17km健腳級 詳介
澎湖縣 吉貝環島自行車道 環島道路 8km逍遙遊 詳介
澎湖縣 湖西北寮至龍門自行車道 北寮-龍門 7km逍遙遊 詳介


騎單車看來悠閒,卻也需具備安全技巧,例如如何邊騎邊跟人打招呼?
外套不穿時要綁在哪裡?多位達人傳授親身經驗,讓您安心追風。

騎上單車,迎著風的感覺真好,但可別小看時速15公里所帶來的衝擊。根據警政署統計,2006年有183人因騎自行車發生事故而死亡,其中超過六成(118人)是因頭部外傷致死。

台北市長郝龍斌也曾因騎單車跌倒,造成左眼瘀腫、嘴角破裂、臉頰還縫了6針。今(96)年9月初,在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河濱騎警隊」成軍的活動,也有民眾在自行車專用道騎單車跌倒,緊急送醫救治。

目前全台灣的自行車專用道加起來約有300公里,但是「政府只是把硬體弄出來,並沒有教育民眾如何安全騎單車,」一個月前才發生翻車意外的單車愛好者呂錦華呼籲,千萬別輕忽騎單車的風險,「走路跌倒都會受傷,何況騎單車是有速度的(平均時速15∼20公里)。」

要安心享受騎單車追風的舒暢,一定要遵守以下安全守則:

1.基本配備,一次就到位
即使預算有限,以下3個最基本的安全配備,都要在第一次上路前就購足。
手套
吸震、防滑,保護手腕,萬一跌倒時也能預防手部擦傷。
安全帽
最重要的裝備,降低頭部意外撞擊的傷害。
車燈
包括頭燈及尾燈。因為單車輕巧無聲,易被汽機車駕駛人及路人忽略;光線不佳時,車燈不僅有照明?#92;能,更有助於提醒別人你的存在。
2.安全帽,選對戴對才有效
安全帽是攸關生命的關鍵配備,因為頭部外傷是單車交通事故的主要致命傷。

專業攝影師呂錦華經常偕同好友騎單車同樂,但上個月卻發生了嚴重的翻車意外。

當時他們騎在台北市劍南路的下坡路段,沿著山路右轉後,突然有一輛轎車違規行駛在車道的中間,呂錦華無路可躲只好緊急煞車,結果整個人呈拋物線飛了出去,頭部直接著地。

幸好他有戴安全帽,就醫後確定頭部並無大礙,只是手腳受點皮肉傷。

呂錦華看著安全帽上的明顯裂痕,慶幸自己撿回一命,「如果沒有它,破的就是我的頭,」他親身實證了騎單車戴安全帽有多重要。

而且「不要想太多,一上車就一定要、千萬要戴安全帽!」呂錦華的好友、專業攝影師徐博宇不斷強調,別因瑣碎藉口,如「太熱了」、「壓壞髮型不好看」、「短短一段路而已沒關係」,而省略安全帽。他們有位朋友不過是從家裡騎單車到停車的地方,仗著只有短短50公尺的距離,懶得戴安全帽,結果車架突然斷掉,摔個跤,縫了十幾針。

「很多車友不過就那麼一次沒戴(安全帽),就出事了,」捷安特台北南京店店長梁隆儀聽過太多不幸的故事,他自己也曾因沒戴安全帽而造成腦震盪,至今頸部還留有疤痕。

單車族的安全帽一定要選對、戴對才有保護效果,而且「只要有過一次撞擊,就算外觀看不出裂痕,那頂安全帽也不能用了,」梁隆儀警告車友,用力摔過的安全帽已經沒有吸收衝擊的能力了。

5要點,選對安全帽

單車安全帽正確的配戴方式是「前圓後尖」,合格的安全帽不僅有經濟部商品檢驗局標章,內部發泡材質平均厚度2.5公分,最重要的後頸部有5公分厚度與椎狀設計,才能確保防護整個頭部。

單車發生擦撞或頭部撞地時,騎士會向前翻滾,單車專用安全帽後方是尖型,可適當高度保護後腦,圓型的運動安全帽保護作用有限,建議單車族最好選用單車專用安全帽。
◎認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商品檢驗標誌:
沒有通過檢驗的安全帽,外觀再帥勁都只是假象。

◎不厭其煩地試戴:
就像選鞋一樣,唯有親自試戴,選購與頭型吻合的安全帽,不可空垮垮或太緊,才具完整保護的效果。

◎帽沿須有彈性且不影響視野:
遮陽、擋泥、裝飾用的帽沿不可固定黏死,否則衝撞時破裂的碎片可能割傷臉部。須選購具彈性的材質,遇撞擊時會自動彈開。

◎具頭鎖裝置更好:
頭鎖可以扣住使用者的後腦勺,使安全帽不亂晃,增加安全及穩固。

◎帽帶材質不傷膚:
因為與臉部皮膚緊貼,試戴後選擇柔軟、堅韌、不傷皮膚、且不會引起過敏的帽帶。
檢查看看,你真的戴對安全帽了嗎?
●頭鎖:
要確實鎖上,固定安全帽。

●帽帶環扣(兩側):
調整固定在耳垂下方,不要卡到耳朵,避免晃動或脫落。

●帽帶(下面):
應扣在下頷處,避免太緊或太鬆(約2個指頭的空間)。像機車安全帽一樣扣在下巴處是錯誤的,撞擊時可能脫落而失去防護效果。

●帽子下壓到前額與眉齊:
預防前額著地時的撞擊。
3.選對合適的單車


車架尺寸與身高對照表
身高(公分) 中管尺寸(英吋) 輪徑尺寸(英吋)
90∼115 8 12
100∼125 10 16
110∼135 11 20
130∼150 12.5 24
145∼160 14 26
155∼170 17 26
170∼185 19 26
185以上 21 26
資料來源: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
選對車種及單車尺寸,騎起來才得心應手。

首先,考量自己騎單車的用途來選擇車種,例如適合入門者運動休閒的登山車、運動家飆風競速的公路車、輕鬆優雅的淑女車,或是輕巧好收納,適合都市休閒的折疊車。

「選擇適當的車種,才能充分發揮單車的效能,」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惠忠提醒,千萬不要騎著淑女車挑戰長距離、或騎折疊車爬山,不僅自討苦吃,也容易發生危險。

選好車種後,再依自己的身高,選擇正確的單車尺寸。

巨大集團(捷安特)特別助理兼發言人?#92;立忠提醒,不符合人體工學尺寸的單車,會影響正常的操控。「小人騎大車」會踩不到踏板,「大人騎小車」雙腳無法俐落運轉,易造成腿部疲累。
4.調整正確的座墊位置
依身高選對了單車的尺寸後,還得依腳長調整座墊的高度。

座墊太高,肌肉會過度伸展容易拉傷;太低,腿部易因無法充分伸展而疲勞,膝?#92;也會過度磨損,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選購時可依以下原則:

●坐在座墊上雙腳踩踏板,踩到底的腳應可自然彎曲才對。不要完全伸直(座墊太高),或是過於彎曲(太低)。

●坐在座墊上,腳著地時需稍微墊腳才是正確的高度,若雙腳的腳板可完全著地則太低了。

●調整座墊高度時,切記不能高到露出座墊桿上的安全刻線,否則座桿支撐的距離太短,易斷裂造成危險。這時該換一部尺寸較大的單車才合適。
5.出發前的安全檢查
跨上愛車出發前,除了備齊安全裝備,還要檢查車況,因為一個小零件出問題,就可能釀成大悲劇。每一次出擊都讓愛車維持在最佳狀態。
 基本日常檢查表
項 目  檢 查 狀 況
□ 快拆的零件 所有方便拆裝的零件(例如輪胎、座墊),是否確實鎖緊
□ 輪胎 胎紋是否清楚、胎壓是否正常且氣足
□ 輪圈 轉動是否正常、有無變形、是否穩固
□ 鋼絲 同一輪圈上各鋼絲的緊度是否足夠且相同(用指甲彈看看是否鏗鏘有力)
□ 煞車 煞車是否順暢、煞車夾片是否兩邊同時作用、煞車皮是否正常(若只有單邊使力,應請專業車店調整)
□ 變速 定位變速系統,一次變動一格,觀察轉動是否靈活(若不順暢,應請專業車店調整)
□ 鏈條 保持潤滑清潔狀態(鍊條鬆緊以不超過半吋為原則,定期上防鏽油,騎乘完畢應將鏈條放至最小齒盤,以防彈性疲乏鬆弛)
□ 座墊 調到適當高度並鎖緊,座墊面應與地面平行
□ 把手 是否保持平直
□ 龍頭 方向端正,確實鎖緊
□ 踏板 是否運轉順暢不會側滑,若有彎曲、鬆動、損壞,則應更新
□ 車燈、反光鏡 前後車燈亮度在15公尺內是否清楚可辨,反光鏡是否乾淨。警政署新訂交通規則,準備處罰晚上騎車未裝車燈與反光設備的單車
資料來源: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製表:梁嫣純

6.熟悉基本操作
熟練技巧不但確保安全,還能充分發揮單車的性能,享受駕馭的樂趣。

●基本變速技巧
一般而言,左手操控「前變速器」(前輪3片齒盤),右手控制「後變速器」(後輪7∼9片飛輪)。

「熟悉變速要領,可以騎得遠又省力,」車齡超過30年、幾乎每天騎50公里上下班的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惠忠,以24段變速車為例(前輪3片齒盤、後輪8片飛輪,數字愈大,代表齒輪愈大),提醒簡單要訣:

(1)平路:
前輪使用中齒盤(左手控速轉到2),後輪再依體力狀況逐漸從小飛輪放到最大(右手控速由1慢慢調到8)。

(2)上坡:
前輪小齒盤(左手轉到1)搭配後輪大飛輪(右手使用4∼8)。

(3)下坡:
前輪大齒盤(左手轉到3)搭配後輪小飛輪(右手使用1∼3)。

(4)禁忌:
小齒盤(左手1)配小飛輪(右手1),太鬆會脫鍊。
大齒盤(左手3)配大飛輪(右手8),繃得太緊會卡壞變速器。

●基本煞車技巧
養成兩手同時煞車的習慣,或先煞右手(控後輪)再煞左手(控前輪),千萬不要只煞左手,會翻車。
利用中指及食指或無名指採「點放式煞車」慢慢減速,快接近時才全煞。不要用全部手掌使力,以免力道過強一次煞到底,容易翻車。

緊急煞車的同時,雙手伸直、手肘微彎並撐住把手,可避免身體重心往前移。不要長時間按住煞車,否則煞車塊過熱會降低煞車力,造成危險。

●上下坡技巧
爬坡:
身體往前傾貼近把手,臀部重心稍微往前,或直接站起踩踏,以增加衝力。
採「S」型方式前進,可減輕陡坡的負擔。

下坡:
身體往後壓低重心,臀部稍往後移,較不會翻覆。

●過彎技巧
應減速慢行。右彎時右腳踏板在上,左彎時相反,避免踏板踫觸地面而跌倒。
7.姿勢正確才能騎得遠又好
錯誤的姿勢不僅影響技術表現,熱愛單車的新光醫院骨科醫師蔡效良還指出,長期下來會引發運動傷害,例如肌肉拉傷、神經壓迫等問題。

騎乘姿勢以「舒服」為原則,養成正確的姿勢,才能趨吉避凶,騎得遠又好。

●騎乘姿勢
雙肩放鬆、自然前傾,雙肘微彎握住把手。腰不要挺得直直的,否則不到半小時就痠了。
手掌與手臂呈一直線,避免長時間壓迫手掌,會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正確的踩踏位置,是用腳大拇趾關節踩在踏板的軸心上。

●上下車姿勢
雙手抓煞車(固定車子不會亂動),車體微傾左邊,右腳從座墊後方跨上車及下車。
不要從座墊前面跨,容易勾到車架而跌倒。
8.避免常見危險動作
「沒養成良好的習慣,面對危急情況時,會無法掌控車輛而更危險,」資深單車玩家林惠忠語重心長地提醒,別做危險動作,因為意外多是在轉眼間就發生了。
儘量避免單手騎車,遇車友打招呼「動口不動手」,不必揮手。(台北市郝龍斌市長就是因為舉手向民眾打招呼,才分心翻車)
不要邊講手機邊騎車,要養成停車再接手機的好習慣。
不要穿寬鬆的褲子或裙子,以免被車輪捲入而翻車。最好穿單車專用褲,具排汗、透氣、防磨擦的?#92;能。
儘量避免在視線不良時騎車,例如夜間、下雨天。
遇雨天騎車時,要穿兩件式雨衣,不要穿小飛俠式雨衣或輕便雨衣,因為寬鬆的下?#92;,易被捲入車輪。
外套不要綁在腰際,雖然看起來很帥氣,但容易鬆脫而被捲入車輪,要收進背包裡。
不要併排騎,要儘量靠近慢車道或右側成一路縱隊行進。
不要緊跟在前車之後,保持1∼2車的距離。
不要載人或防礙視線的物品。
非不得已不騎上人行道。在人行道上應減速慢行,遇行人眾多則下車採步行前進,警政署新訂交通規則,最快10月底後要求單車騎士穿越斑馬線時,要下車推著走。
單車環島,不能說走就走

電影《練習曲》中聽障男孩騎單車環島的故事,感動不少人起而效之。單車鐵人陳彥良擔心初學者的一時興起,可能會造成永久的運動傷害。

因為多數人平常沒有持續運動的習慣,突然每天騎車約10小時,再加上使力不當,很容易就受傷。

笑稱自己就是運動傷害「受惠者」的陳彥良,以過來人經驗提醒初學者,「不要以為踩得重(把前齒輪放到最大)就能騎得快。」事實上這種騎法對腿部的壓力很大,容易受傷反而騎不遠,對於長途騎乘而言,「踩得快,比踩得重來得有利。」

此外,他提醒車友在環島前除了必須檢查裝備,出發前2∼3個月也要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建議方式如下:

●前三個月:打好有氧基礎,每天騎單車通勤,約5∼20公里。

●前二個月:持續騎車通勤,但一星期找一天做長距離的練習,前兩週約30∼50公里,後兩週可再增加至60∼80公里。

●前一個月:持續通勤,但假日的長距離練習逐漸縮短,儲存能量,以備出征。

●訓練期間,每個星期找一天完全休息、不騎車,讓身體完全恢復(不再感覺疲累)後再訓練的效果最好。

「運動並不需要那麼辛苦,」熱愛鐵人三項運動的陳彥良分享自我訓練的心得:適當的運動會讓人心情安定、睡眠品質好,過度運動卻適得其反。




標籤:
瀏覽次數:45    人氣指數:645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祝福公 寓的好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救星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