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摘自Yahoo奇摩新聞並重新加以編輯。
--------------------------------------------------------------------------------------------------------------------------- 不是關掉幾所大學就能解決少子化的問題 很多人面對少子化的思考都踩進了誤區,以為少子化的問題,只會影響到教職工作者 與學校單位,比方導致學校倒閉或是學校的人力縮減,但事實上,少子化的影響遠大於一 般人的想像。 比較容易聯想的,就是少子化後,學區周圍的商圈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學區周邊 如影印店、餐廳通常寒、暑假是休息的,換句話說,他們的生意是看學生的多寡,學生少 了,他們的生意就會因為需求減少,競爭難度就會增加,勢必有店家就會在市場機制的自 然選擇下關門。還有一般人比較少聯想到的產業,比方3C產業的開學促銷,3C產業每年在 八、九月可以趁著開學潮、學生添購桌上型電腦、筆電、翻譯機、手機等3C商品得到非常 高的收益。除了3C之外,開學季本身就是購物旺季,搬到新學區居住的學子要添購生活必 需品,少子化後,很現實的,學生減少了,買東西的人就會減少,很多的產業都會因此受 到波及。 市場變小了,競爭就增加了,這是不變的真理。當然正面一點的想法是,壞的店家或 是商品會就此被淘汰,但是這一點放到學校裡面,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問題;試想今天學生 減少了,不再是以前的「學校選學生」,而是好學校有權力定門檻選學生,但後段學校就 必須要想辦法讓學生進來學校讀書,並且還要想辦法留住他們,這樣會產生什麼問題呢? 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老師教學並不是買賣,但一旦學校對於學生的去留有所顧慮, 害怕學生離開學校,老師勢必就不敢太過於強勢的要求學生,學生不能被要求,老師又只 能一直放寬標準,可想而知,學習的效果會有多麼地低落。我自己就接過「學校拜託老師 盡量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補考」的要求,原因就是學生要被退學了。以大學教育來說,學 生無法全心投入學習、跟不上大家的進度,導致被當或是「二一」,這本來就是理所當然 的事,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環。但是今天的狀況是,許多不符合標 準的學生因為學校生員數量的考慮而被留下來,他本身學習效果不佳,導致他無法被要求 而順利學習,這也還是小事;其他的學生看在眼裡,也會對整個課堂、系所與學校的標準 感到不安,甚至感覺輕視而也開始比較不投入在學習這件事上,於是生員越來越不能檢別 ,整個學校的老師越來越不敢要求,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學不到東西,整個學校就會一同沉 淪;學校一沉淪,就更收不到學生,這惡性循環就出現了。 再來加上教學評鑑制度的推波助瀾,只要老師一開始要求學生,學生便心生不滿,老 師馬上就會在期中的教學評鑑中得到極差的評價。各校都有教師評鑑分數門檻,未達標的 老師會被約談,兼任的有可能就不被續聘,一前一後下來,後段學校的老師幾乎都在討好 學生,用一些加分、分數開根號的模式盡可能地讓學生躺著也能過關。 這就是學校教學市場化的後果,後段學校全成了學分、學位的販賣機,真心教學的老 師越來越少,資深的老師不想蹚渾水,年輕的老師就算有熱忱,也會在擔心飯碗的情況下 ,慢慢被同化成迎合學生的教學機器。 師嚴而後道尊,這是一個看起來傳統、在真實的師生關係裡是非常重要的事。這個道 尊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事,老師們必然需要比學生高一些的位階,但是,老師也容許學生們 提出挑戰,如果老師不夠格,自然要走下講台。但市場機制一旦進入校園,老師們被揀選 而成為商品,教學成了如何學會符合學生的「需求」,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本世紀最重要 的倫理學家之一的桑德爾先生即表示:「當一切東西都商品化後,帶來的即為『不平等』 以及『腐化』。」換言之,今天學校沒了學生的學費會倒,那學校只能將學位賣給學生, 學生不在你這間買,搞不好還有更好的學校會願意賣,這樣的教學體制又怎麼能夠把學生 教得好呢? 現如今,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諸公面對少子化,似乎還在想著怎麼併大學、關大學,這 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想法恐怕才是台灣教育這二十多年來不停沉淪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