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0,212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103540
鬧鐘(封版再會))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对加入共产党的朋友们的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Fancci 文風、時代]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百年孤独》中的死亡
作者:
鬧鐘(封版再會))
日期: 2011.01.31 天氣:
心情:
《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死亡的佳作,“死亡与孤独”是这部作品的重大主题。生死存亡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也必然会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作者透过死亡关注生存,关照人的内心、人的灵魂、人的精神态。
《百年孤独》讲述了一个叫马孔多的小镇及居住在其中的一个家族的衰亡史,作者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死亡,这些形态各异的死亡增加了作品的神秘、魔幻性质,让人在触目的同时产生震惊和思索。作者把死亡与现实的政治,小说的破坏力与美学结合起来,揭示了拉丁美洲的现实。
叔本华指出,个体的死亡永远存在,但是一个种族却永远不会消亡。这是一种自然的进程。但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却展示了一个家族或部落的消逝。是何种非自然的力量导致马孔多的消亡呢?透过作者所描写的形形色色的死亡,我们可以略知一二。虽然作者构建的是一个虚幻的、超现实的文学世界,但这个世界却是以拉丁美洲的现实为基础,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让我们思索生死,思索当下的世界。马尔克斯对死亡这一主题的展现,不仅仅停留于对死亡的分析,还把死亡与美学、哲学相结合。宗教、哲学与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人们消除死亡恐惧的解毒剂。马尔克斯以深奥的哲思关注了艺术的死亡,以艺术的叙事,展示了对死亡的哲思。艺术上升了死亡,使死亡不再沉重;哲思净化、消解了死亡,使死亡不再恐怖,使滞重的主题幻化成为轻灵的美神。
纵观《百年孤独》这部鸿篇巨著,从家族的第一个人精神错乱被绑在树上而死亡,直到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代被蚂蚁吃掉,形形色色的死亡在这个家族百年的存在中不断地上演。大致可以把书中描绘的死亡分为以下几类:
1.非自然的死亡
在《百年孤独》中,非自然的死亡在这个家族七代人中占着很大的比重。非自然的死亡此处指的是死于暴力、屠杀、活埋、中毒、生产等。通读《百年孤独》我们可以看到众多非自然的死亡。首先,死于暴力(决斗、枪杀等)。布思迪亚家族之所以迁居马孔多,就是由于霍·阿·布恩迪亚在决斗中杀死了普鲁登希奥·阿吉廖尔。他的死开启了马孔多的历史。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三代阿卡迪奥、第二代霍·阿卡迪奥,这父子二人先后死于枪杀;第三代奥雷连诺·霍塞,以及奥雷连诺上校的十七个儿子,也是先后死于枪杀;还有第五代霍·阿卡迪奥死于有组织的暗杀,蒙卡达将军等好多自由党或保守党的官兵都死于战争的炮火和党派纷争。其次,死于令人触目惊心的屠杀。第四代霍·阿卡迪奥第二,亲眼目睹了三千多人遭屠杀,而且还用挂着二百节车厢的火车拉着投入大海。他有幸从车厢中爬出来,却至死都受着大屠杀的折磨。他是被大屠杀的恐惧折磨死的。再次,死于“活埋”的典型。雷贝卡用一间房子活埋了自己;菲兰达先是用冷漠的双手扼杀了梅梅和毛里西奥的爱情,又把梅梅送入修道院,等于活埋了梅梅;接着又企图活埋梅梅的儿子,也即第六代奥雷连诺·布恩迪亚;最终又“活埋”了自己。最后,非自然的死亡还包括死于中毒的第二代雷麦黛丝,死于难产的第六代阿玛兰塔·乌苏娜,及被蚂蚁吃掉的最后一代。
2.自然的死亡
自然的死亡是指因衰老而溘然长逝的死亡。在《百年孤独》中,这个家族中死于自然老死的人并不是很多。第一代霍·阿·布恩迪亚死于粟树下,第二代奥雷连诺上校也死于栗树下;第一代乌苏娜和第二代阿玛兰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自然的死亡,第四代奥雷连诺第二死于一种疾病的折磨。
3.奇怪的死亡
死亡本来是很自然的现象,但《百年孤独》中却有很多死亡的奇怪现象:第一代阿卡迪奥死后便下的黄花雨;第二代霍·阿卡迪奥死后驱之不尽的火药味、奇怪的血流;第四代俏姑娘雷麦黛丝的飞天;第五代毛里西奥身边的黄蝴蝶;第六代奥雷连诺·布恩迪亚被风卷走;最后一代被蚂蚁吃掉,还有一个神秘的梅尔加德斯的几度死亡。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奇怪的死亡。
作者描写这些芜杂的死亡是有着必然的指向的。所有人的死亡造成了马孔多的消亡。从这些死亡可以看出造成马孔多消亡的因素。
以上这些死亡揭示了马孔多从繁荣走向萧条、走向灭亡的全过程。细细解读这些死亡,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是什么导致了马孔多的消亡。这个家族不可改变的命运是灭亡,不可改变的性格是孤僻,时时围绕着每个人的情感是孤独。死亡的顺序也再次暗示了马孔多的反自然性。
1.从死亡看造成马孔多消亡的外在现实原因
死亡直接造成了马孔多的消亡,但是造成马孔多消亡的真正因素却不是死亡,而是造成死亡的因素。从以上的分类可以看出,造成马孔多最多的死亡不是生老病死等自然因素,而是暴力,是战争,更进一步说是政治纷争这个社会问题。战争暴力是造成马孔多消亡的真正的直接因素。《百年孤独》是关注现实的。奥雷连诺上校的三十二次起义、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战争、香蕉工人的大罢工,皆是取材现实也影射现实的。马尔克斯说过:“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揣度。”“在我的小说中没有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现
实的基础上”。小说中所有叫阿卡迪奥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及第五代都是死于暴力。第二代霍·阿卡迪奥,第三代阿卡迪奥,奥雷连诺·霍塞,以及奥雷连诺上校的十七个儿子都死于枪杀。第三代阿卡迪奥是在与政府军的战斗中被抓并被判为死刑枪杀的。在奥雷连诺上校准备领导一次迄今为止最长久、最坚决、最血腥的起义后,儿子奥雷连诺-霍塞被枪杀。在奥雷连诺上校大声叫嚷:“最近几天我就把武器发给我的一群孩子,让他们除掉这些坏透了的外国佬”“喇酌之后,他的画了灰十字的一个个儿子,不管在哪个角落里,一个个都惨遭暗杀。是奥雷连诺上校发动的战争杀死了他的兄弟子女。战争永远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反自然的破坏力。在战争面前生命如草芥,在暴力面前,生命已不再拥有价值,战争是反自然的恶德。纵然自古至今也没停止过战争,但这恰好说明了人性的贪婪,欲望的不可满足。香蕉工人罢工之后三千多人的大屠杀令人触目惊心。“机关枪的扫射把聚拢起来的人像剥洋葱皮似的一圈圈打倒,装着二百多节车皮死人的火车驶
向大海,事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正像二战中的奥斯维辛的集中营与焚尸炉,在这样的屠杀之中,逝去的不仅是生命,还有人性;留下的是我们对生的恐惧,对人的恐惧。阿卡迪奥第二就是在这样的恐惧中不敢见人,最后死在恐惧中。虽然他幸免于屠杀,但没有幸免于对屠杀的恐惧。马尔克斯是反对战争的,他曾在1986年8月墨西哥伊埃克斯塔帕会议上发表讲话,呼吁人们停止军备竞赛,禁用核武器,避免达摩克利斯剑的灾难。他说:“要把投入战争的人力解放出来,以在教育和正义方面帮助我们创造唯一能把我们从野蛮中解救出来的东西:一种和平的文化”战争、暴力从根本上都是野蛮的、不人道的,是非自然的,是造成马孔多消亡的主要因素。
马尔克斯还说过:“小说肯定有一种职能,是一种破坏性的职能,我不知道哪种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用来赞颂已经确立的价值的,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我发现总有一种推毁已被确立的价值的、被强加的东西,和促进建立新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制度的趋势”。“小说家是吸食处于瓦解中的社会腐肉的秃鹰”。
保守、封闭的思想环境也间接造成了马孔多的消亡。美丽的女王菲兰达所代表的保守思想和封闭的生活,就是马孔多的腐肉。她已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失去正常人的欲望与活力,在她身上的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她按规矩办事,封闭自己也封闭别人,埋葬自己也埋葬别人。她在埋葬了梅梅的爱情之后又把了无生气的女儿送进修道院。作者在交代了菲兰达把女儿送进修道院之后紧接着便交代了梅梅的死。“直到很久以后一个秋天的早晨,她老死在克拉科夫一个阴暗的医院里;她是化名死去的,始终没说什么竹。这不就是等于被她的母亲活活的埋进修道院吗!
当别人把梅梅的儿子给她送来的时候,她曾想过按照中世纪的风俗杀了使者,那该多好,随后又把这个小婴儿即奥雷连诺·布恩迪亚关进梅尔加德斯的房间。这不也和活埋差不多吗!菲兰达的心是冷酷的,爱是无力的,有着女王幻梦的她是被女王的幻梦禁锢了,是被旧王国腐朽制度腐蚀了,使本该亮丽的生命只剩下冷酷的躯壳。菲兰达的封闭也间接造成最后一代的消亡,因为菲兰达隐瞒奥雷连诺·布恩迪亚的身世,以至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爱上了自己的姑姑,因乱伦而生出长猪尾巴的儿子,最后被蚂蚁吃掉。
传统思想的封闭与禁锢也是造成马孔多消亡的另一个原因。另外,菲兰达所代表的封闭落后、保守禁欲与其丈夫代表的纵欲开放是矛盾的,也隐喻了马孔多,甚至拉美的新旧思想的矛盾。菲兰达是活在过去封闭的梦幻中,奥雷连诺第二活在享乐、欲望的物质现实世界中。“母牛啊!繁殖吧,生命短促啊,,这是他的名言。他的生死却诠释了“人啊!享乐吧,生命短促啊,近代的享乐主义思想在他的身上初露端倪。
2.从死亡看造成马孔多消亡的内在精神因素
如果说战争暴力、腐朽封闭是造成马孔多消亡的外在现实原因,那么孤独便是造成布恩迪亚家族灭亡的内在精神因素。与其说是死亡造成了孤独,不如说是在孤独中死亡,人生下来就会有孤独感,所以人们极力寻求爱与团结来驱逐这种孤独感,孤独是人不可改变的命运。而马孔多的孤独是一种少爱的绝对的孤独,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有孤僻的样子,孤独的性格。从第一代霍·阿·布恩迪亚的粟树下的死到第二代奥雷连诺上校同样的死,不都是孤独的死吗?雷贝卡在尝尽了痛与欲后,她不给予别人爱也没接受到别人的爱,孤独地死在封闭多年的屋中。“躺在自己孤零零的小床上,像小虾似地蜷缩着身子,嘴里还含着一只大拇指”。第三代都是被枪杀的。第四代奥雷良诺第二在体会了欲望、享受之后,也孤独地死去。第五代梅梅与毛里西奥都是在孤独中老死的。第六代奥雷连诺-布恩迪亚在妻子死后陷入了极大的孤独冷漠之中,他无动于衷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被蚂蚁吃掉,自己心里却想的是破译羊皮纸手稿,这种冷漠的孤独让人觉得比死亡还可怕。我们可以漠然置之他们的死亡,却不能漠然置之他们的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感源自何处?用马尔克斯的话说:“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爱情,布恩迪亚整个家族的人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缺乏爱情便不能团结一致,各人都各行其是,其结果便是加倍的孤独’’。布恩迪亚家族的人虽然孤独,但这个家族毕竟支撑了百年,从自然的死亡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布恩迪亚家族就一步步走向颓败。第一代霍·阿·布恩迪亚的死,终结了这个家族对新知识的渴求,预示这个家族对科学新知的拒绝,使这个家族一步步走向腐朽与没落;第二代奥雷连诺的死亡,也终结了这个家族对现实政治、社会现实的参与,使这个家族脱离了世界;第四代奥雷连诺第二的死终结了这个家族对享乐、欲望的追求,失去了对生活欲望的追求,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根基。
如果说这个家族还有一点点爱的温情,那便是源于阿玛兰塔。这个手缠黑纱的女人虽然屡次固执地拒绝了她自己的婚姻,却也用温情温暖着一代代布恩迪亚家的人。奥雷连诺·霍塞与霍·阿卡蒂奥死的时候都在怀念着阿玛兰塔给他们的爱。阿玛兰塔一死,也宣告了这一点点温情的结束。
3.从死亡顺序看家族精神的无以为继
乌苏娜是整个家族的支撑,她的死亡使整个家族失去支柱。所有这些人的死亡,使布恩迪亚家族失去了根基,倒了支撑,缺失了温情,脱离了世界,孤独地支撑了一百年的家族也便走向了灭亡。而所有支撑家族的这些东西又无以为继,因为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布恩迪亚家族的死亡顺序,就会发现,作品中有着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怆之感。如第三代阿卡蒂奥死在他父亲第二代霍·阿卡蒂奥之前;霍·阿卡蒂奥又死在他父亲第一代霍·阿·布恩迪亚之前。还有奥雷连诺上校的十六个儿子以及奥雷连诺·霍塞死在他们的父亲奥雷
连诺上校之前;霍·阿·布恩迪亚对科学理性的探索不能继续下去,也使奥雷连诺上校身上体现的对世界的干预,对政治的投入不能继续下去。第二代阿玛兰塔死在第一代乌苏娜之前;第五代梅梅与毛里西奥都是死于第四代菲兰达、奥雷连诺第二之前;乌苏娜出售糖动物的事业没人继续,即便是矛盾着的思想也随风而逝。霍·阿卡蒂奥第二、奥雷连诺第二、雷麦黛丝都是死在他们的母亲圣索菲娅·德拉佩德之前的。而皮拉·苔列娜这个老婆婆,孕育过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三代的女人,也是在她的儿孙死后在摇椅里去世的。最后一
代长猪尾巴的孩子是死在他的父亲第六代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之前的,由此验证了百年的孤独。
这大量的非自然的死亡顺序绝非偶然,众多这样的现象的反复出现早已说明了这个家族走向灭亡的必然。马孔多本身是个反自然的存在.加上反自然力量的摧残,因此不管这个家族个人能活到多么高龄,但在无以为继的现实面前,终将再也支撑不起来。再加上这个家庭对闭关自守的偏爱,犹如一个不可逾越的拦河坝,屹立在乌苏娜风风雨雨的百年生活道路上。正如阿玛兰塔·乌苏娜与奥雷连诺·布恩迪亚听到“乌苏娜为了维护自己的天堂,怎样跟自然规律进行斗争;霍·阿·布恩蒂亚怎样毫无结果地寻求伟大发明的真谛;菲兰达怎样吟诵祷文;失望、战争和小金鱼怎样使奥雷连诺上校陷入牲畜般的境地;奥雷连诺第二又怎样在欢乐的酒宴方兴未艾时孤独地死去”。当他们懂得爱情之时,整个家族也失去了支撑,他们在乱伦的戏谑中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非自然的现象必然会被自然所扫荡,不管你多么博学,多么了悟,却无法再去支撑风雨飘摇的大宅,无法再去体会生活的真谛。这就是在战争、暴力、孤独、非自然的摧残中注定了的消逝。“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出现第二次了。’’
马尔克斯认为:“一部好的小说本身的内容就是要把美学、政治和破坏力协调起来”。在霍·阿·布恩迪亚死亡之后,窗外下起了细微的黄花雨:“整整一夜,黄色的花朵像无声的暴雨,在市镇上空纷纷飘落”,这给布恩蒂亚的死亡平添了一份唯美的情调。这么~个精神恍惚的老头却得到上帝这么美的馈赠。再看俏姑娘雷麦黛丝的飞升:“她让床单在闪光中随风而去,瞧见俏姑娘雷麦黛丝向她挥手告别;姑娘周围是跟她一起升空的、自得耀眼的、招展的床单,床单跟她一起离开了甲虫飞红、天竺牡丹盛开的环境。下午四点钟
跟她飞过空中,永远消失在上层空间,甚至飞得最高的鸟儿也追不上她了”。这不正像中国神话中的飞天仙女或嫦娥奔月一样美丽的神话吗!
似乎活得越简单、越平常,死得越轻松、越美丽。作者给凝重的死亡以平常的淡漠,赋简单的死亡以唯美的情调。美好像并不存在于复杂的、艰难的、滞重的事物和经历中,美是最平常、最简单的事物给予孤独的心灵以陌生的震动,它存在于人们生老病死的平常中。轰轰烈烈的生死,这样的凝重挑不起美的轻灵。有一个把生活美化的真谛,那就是简单化、平常化,这样才能以轻松的心灵托起美的轻盈。
在描写最后一代的死亡时,作者写道:“就在这时,他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一块皱巴巴的咬烂了的皮肤,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一群蚂蚁正把这块皮肤沿着花园的石铺小径,往自己的洞穴尽力拖去。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一下子呆住了,但不是由于惊讶和恐惧,而是因为在这个奇异的一瞬间,他感觉到了最终破译梅尔加德斯密码的奥秘。”作者描写死亡也用了这么无动于衷的语调,奥雷连诺·布恩迪亚面对儿子的死亡也没有太多的凄凉、痛苦,仿佛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这种把凝重的事件淡漠化的处理很像卡夫卡、加缪的作品的笔调,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天清晨,格雷高尔·萨姆沙从一串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一只硕大的甲虫。”加缪的《局外人》:“今天,母亲死了,也许是昨天”。说人生的至大至悲,说出来也是这样的轻飘,这其实源于一种深深的哲学思考。有位哲人曾说过,人最大的不幸是降生,最好的办法是生下来赶紧死掉。在马尔克斯叙述最后一代的死亡时,不仅体现了他的叙述技巧。还蕴含了他对生命的哲思。其实个体的生死根本无足轻重,不管动物或人类,它只把它们的生命委于极琐细的偶然,毫无介入之意,万物之母所以任其子民处于无数恐怖危险的境遇中,丝毫不加保护,乃是因为它知道他们虽毁灭,但仍可回到自然的怀抱;它们的死,不过是一种游戏。
但是对个人来说,每个人都固恋着生。第三代阿卡蒂奥死的时候说:“死亡是没有意义的,生命才是重要的”;奥雷良诺第二说:“母牛啊,繁殖吧,生命短促啊!”这种对生命的固恋自无可非议,因为求生意志是人的本能,对死的恐惧却大可不必,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固执地依恋着生,拖曳着生不放手,得到的只不过是更多的遗忘,生命的意义本非语言说得了的,自然而生,轻灵而死。生着得时时挑起各种责任,时时经受着各种实在的欲望、虚荣、权力的诱惑。我们奔着这些欲望而去,挑起各种责任而行,还如何能活得轻灵,轻灵地生实是虚话,不能轻灵地生,何不轻灵地死,为什么还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这可能就是人类永不可解的悖谬吧!
从对《百年孤独》中众多不同类型的死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死亡是作品的重要主题,同时也是作者借以展现其它主题的一个重大题材,是增加作品魔幻性的重要手段。在对死亡的描写中,显现出了小说对旧的、腐朽的、非自然的事物的破坏力,也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美学、哲学上的思考。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百年孤独》都堪称是一部描写死亡的佳作。
標籤:
瀏覽次數:
15
人氣指數:
215
累積鼓勵:
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对加入共产党的朋友们的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Fancci 文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