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當台灣人有多犧牲?
- 蕃論戰/馮光遠/專欄-
這兩天,連勝文的妻子蔡依珊的加拿大國籍問題,佔據了新聞版面,也牽扯出柯文哲醫師已經放棄美國綠卡、馬英九家族幾乎都是美國籍等等話題。
畢竟法律沒有限制候選人配偶的國籍,和外配結婚的我國國民也不會因此喪失公民權,所以這件事本身並不值得重視。
比 較有趣的是連勝文的回應,一如他「一生充滿挫折」,依舊不改一貫的誇飾風格。其實,以連家的權勢,任何時候想移民到任何地方都不是問題;所以,放棄加拿大 國籍,對連家來說,不過就如同我弄丟了圖書館借書證一樣,以後重新申請一張便是了。只不過我弄丟了借書證,並不會覺得「犧牲」或「委屈」。
倒是連勝文每次提到蔡依珊的語氣,看得出來他真的很疼太太。人總是有優點的,是吧?
大 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每到選舉,雙重國籍問題就會浮上枱面?然而政治人物總是紛紛表態已經放棄,說他們不過就是有些外國籍的親人罷了;等而下之者,還會發 明些「自動失效」什麼的說詞。於是乎我們發現,其實,越是有錢有勢,越是「效忠領袖」的人,有雙重國籍或外國居留權的比例就越高。
只要回想一下台灣上世紀後半的歷史,這種情況應該說是很正常吧?如柯文哲醫師說他辦綠卡的理由,是因為228;另外有不少人是因為中國的武力威脅,以及當時兩蔣的極權統治。
當 然,能取得外國居留權或國籍的,除了少部分的黑名單異議份子之外,大部分是在台灣混得還不錯的,才有那個辦法。久而久之,做台灣官,拿外國籍,或者一家之 主當「太空人」(太太不在身邊的人),留在台灣賺新台幣,全家在外國坐移民監,似乎成為一種上流階級的指標。環境迫使台灣人以逃出台灣為榮,不能不說是另 一種「身為台灣人的悲哀」。
這些年我經常和年輕朋友談話、 交換意見。我感覺,隨著台灣人的台灣認同日趨高漲,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在台灣安身立命。年輕一代,想法普遍不再像我的上一輩或我這輩一樣。現在的年輕人,對 於他們的故鄉,更有擔當,更有責任感,更勇於面對問題。雖然中國威脅仍在,集權的陰影也未曾遠離,但「逃離」不再被認為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深受感動。這 也是為什麼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因為去美國留學、就業,最後有了美國護照的我,一旦決心投身政治,將台灣的未來當作我的使命時,我也依照規定,去AIT辦理了 放棄美國籍的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