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目前風光一時的所謂「蘋果概念股」,台灣廠商的「含金量」也有限。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Kraemer等最近出了一篇論文「Capturing Value in Global Networks: Apple iPad and iPhone」,分析蘋果的全球供應鏈如何分享由iPad與iPhone創造的價值。結果是在iPhone4中,蘋果獨享58.5%,台灣供應鏈享受的利潤與日本相同,只有0.5%,南韓卻享有四.七%,是台灣的9倍,其它美國廠商則享有2.4%。在iPad中,蘋果占30%,台灣占2%,高於日本的1%,但仍遠低於韓國的7%。最慘的是大陸,表面上組裝出口,創造對美國高額的出口貿易值,但實際上「只領到工資」─連利潤都享受不到,在這兩項產品中,大陸的勞工投入成本占整個大餅的大概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