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5644
 你我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幸福的人生整理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上下九代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獨居五大迷思
作者: 你我她 日期: 2015.01.04  天氣:  心情:
破解獨居五大迷思。
談到獨居,長久以來不少人腦中最先浮現的,應該是「老人」「寂寞」「失婚」等悲情或負面字眼。更有不少專家、學者將獨居視為有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不過,隨著社會變遷,近年來愈來愈多人選擇一個人生活,包含許多年輕壯年族群。他們獨居不僅不覺得孤單,甚至還活得相當精采、自在!
近年美國所出版的《獨居時代》(Going Solo)一書,訪問許多獨居族群,勾勒新時代獨居者的面貌,並破解獨居的五大迷思。

(迷思1〉獨居都是老人?
愈來愈多年輕中產與創意階級 選擇獨居
隨著單身族、晚婚和離婚人口的增加,全球各大城市都在興建單人住宅。據美國人口普查資料,2008年,18~34歲的獨居青年人口已超過500萬人,是成長最快的獨居年齡層。大批青壯世代單身人口從事的產業遍及媒體、廣告、設計等產業,多被視為「創意階級」(Creative Class),他們樂於打造個人的生活空間,也常透過空間設計與家具挑選,彰顯個人的生活品位與風格。

(迷思2〉獨居者都很孤僻?
透過社群和網路 獨居者也能活躍社交圈
臉書等社群媒體崛起,加上人手一支手機或平板,獨居者隨時都能連線與親友對話、交流,在家也能體驗社交生活的樂趣。而且,獨居者也並非是大家想像中的「宅男」或「腐女」。根據皮尤基金會(Pew Research Center)研究,網路的重度使用者,比其他人擁有更龐大的社交網絡。
另一方面,各式咖啡店、俱樂部、健身房和社團林立,讓人能輕易找到同好。《獨居時代》書中舉例,一名年近40歲的律師在紐約買了一間公寓,附近也有許多跟她年紀相仿的單身貴族。她是一家瑜珈教室的常客,常和大家一起上課、分享生活。「即使一個人,我也心滿意足!」她說。對於這種「單身群聚」現象,《城市部落》(Urban Tribes)作者伊珊‧華特斯(Ethan Watters)解釋,「他們一起幫助彼此獨居。」

(迷思3〉獨居都是單身狀態?
為保有隱私及空間 有伴侶者也想獨居有伴侶者的同居生活,經常得忍受彼此不同的習慣,讓許多人省思獨居的必要性。像是《獨居時代》書中描繪50多歲夏洛特,是曼哈頓某公司行政主管,她離婚後搬到較小的房子獨居,平時畫畫、寫作和閱讀,享受自主的居家生活。「一個人住,你不必妥協,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只要管好自己就好了,」她笑說。現在,夏洛特又找到新伴侶,對方還提出結婚。但想到多年前的婚姻,對比一個人的自由自在,讓她對婚姻猶豫不決。

(迷思4〉獨居都是悲苦失婚者?
結婚生育 已非現代人的唯一選擇
不管在哪個國家,超過適婚年齡而未婚的35歲以上單身男女,常要面對龐大的社會壓力。然而,這樣的傳統觀念正在轉變,愈來愈多人不再將結婚,視為必然。「樂單族」開始崛起,他們活出「一個人也能開心生活」的樣子。
《獨居時代》寫到,30多歲的凱恩(Sasha Cagen)在舊金山、紐約等全球40多個城市,發起樂單族的發聲運動。她架設樂單族(Quirkyalone.net)網站,包含交友、工作、旅遊等交流論壇,一推出即獲廣大迴響,吸引造訪人次達數十萬。

(迷思5〉單身就沒有購買力?
消費自主性更高 更想擁有高品質個性商品
《獨居時代》分析,平均每位美國單身人口每年消費額度約3萬4000美元,甚至比已婚、沒小孩的「頂客族」,多出6500美元,可說是消費市場的亮點。不信的話,到各種通路賣場看看,各種一人份、少份量、小包裝的產品,都愈來愈蓬勃發展。獨居比例最高的國家瑞典,還有家「GOOH!」超市,提供餐點現場加熱的額外服務,讓獨居者不必開伙,也能享受美味料理。
標籤:
瀏覽次數:183    人氣指數:1183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幸福的人生整理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上下九代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