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當有人問說,要如何才能到達卡內基?(How do you get to Carnegie?)答案是:練習,練習,再練習(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我要告訴你,這句話現在已經不完全適用了。成人的專注力只有二十分鐘,所以在這四個小時之中,當你發現你已經在分心時,請拿出五分鐘來休息,才不會淪為練琴機器。請不要只用你的手練琴,而是用你的腦,心,還有耳朵。找個安靜的地方,花點時間把你正在練的曲子從頭讀到尾,像在看一本書一樣。如果可以,把練琴的時間拆開來,若是只是為了達到練琴時數而坐在琴椅上不下來,成效也不會大。另外,同樣一首曲子請多聽各種不同版本的錄音,但請不要複製別人的演奏方式,因為那不是你自己的。還有,自己彈琴聽到的和聽眾聽到的是不大一樣的,就好像人講話的聲音自己聽到的和錄音後聽見的會有所不同。現在幾乎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大多也有錄音功能,當你自認為練好一首曲子時,請自己錄音下來,跟著譜聽一遍,學著做自己的老師,剩下的時間請留下來做上面的四件事情。
不要為了學校的名氣而去應考,就讀。
是的,我知道台灣就是一個愛看文憑的社會,但這是一種十分糟糕和空虛的風氣,也是一種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了台灣整個音樂環境,同時也製造了許多空有文憑光環,實而無物的「學成歸國(?)」者。當然,名校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有一定程度的門檻,不過進去之後完全就是看各人造化了。古典音樂是一種經驗的傳承,而你的主修老師便是你入校之後影響你最大的人之一。我在國外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Who do you want to study with?(你想和誰上課),How do you like your teacher?(你喜歡你老師嗎?為什麼?)適合我的老師不見得適合你,很有名氣的老師也不見得真的教得好,所以許多人在應考前都會先打聽好,去找自己有興趣的老師上課,在美國是這樣,在歐洲更是如此。這也是一種面試,是讓你自己決定這個老師的教學風格適不適合你的一個機會。考上了之後,請好好研究每間學校能提供給你什麼樣的營養(課程),因為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的校風,找到一間適合你的學校和生活環境絕對能夠帶給你美麗的回憶。
如果你不想以音樂為主業了,也請你不要完全放棄。
我在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任教期間,絕大多數來選修鋼琴課的大學生都是小時候學過鋼琴,但因為要花時間練琴,或是老師很兇就沒有繼續下去,等到長大了之後才後悔,現在學起來就格外辛苦。我也曾經對一百多個十八歲以上曾經學習鋼琴但已中斷的台灣學生/就業人士做了研究調查,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後悔小時候沒有堅持下去。也許現在的你,會為了期末會考成績,為了上台表演出錯而感到挫折,並且自認為自己不是學習音樂的料子,但成為演奏家或到學校任教並不是音樂路上的唯一選擇。如果你現在還沒想到以後要用音樂作什麼,請你現在開始未雨稠繆,找到夢想,並且開始計畫和實踐,不要等到快要畢業了,才喊沒有工作,因為音樂這條路很廣,並且有無限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我前面提到不要只聽一種音樂,要多旅行,多看書,接觸各式各樣的人,因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創意 ,一個不懂得充實自己和吸收新知的人永遠只能複製別人做過的事情。再者,有許多知名作曲家其實都有另外一個支撐他們對音樂的熱情和夢想的工作。我常說,there s no career in art and music,如果你的目標是成就一番大事業或是賺大錢,請不要選擇藝術和音樂作職業,因為這是條孤獨和充滿坑洞的路,唯有無止境的熱情,才能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